Jump to content
灵粮加油站

mark

Administrators
  • Posts

    574
  • Joined

  • Last visited

  • Days Won

    9

Files posted by mark

  1. 《圣洁》莱尔 
    作者: 莱尔主教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Holiness
    译者: 李漫波 / 朱保平
    出版年: 2013-10
    页数: 422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基督教经典译丛
    ISBN: 9787108045515
    内容简介  · · · · · ·
    圣洁是基督教救赎的目标,基督徒被称为义,是为了成为圣洁。莱尔主教在本书中指出了各种对于圣洁的错误理解,并从正面阐述了圣洁的本质和成圣的道路。该书继承了奥古斯丁主义的圣洁传统,是讨论圣洁主题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当代著名神学家巴刻受其影响颇大。该书自1879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
    作者简介  · · · · · ·
    莱尔(J.C.Ryle, 1816-1900),英国19世纪杰出的福音派传道人、基督教作家,曾任英国国教利物浦主教。著述甚丰,最著名的除了《圣洁》以外,还有《18世纪英国复兴领袖传》、《福音书释经默想》、《与神同行》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罪
    第三章 成圣
    第四章 圣洁
    第五章 争战
    第六章 代价
    第七章 长进
    第八章 得救确据
    第九章 摩西——一个榜样
    第十章 罗得——一个警示
    第十一章 一个要回想的女子——罗得的妻子
    第十二章 基督最大的战利品
    第十三章 风浪的主宰
    第十四章 基督所建造的教会
    第十五章 对有形教会的警告
    第十六章 你爱我吗
    第十七章 与基督无关
    第十八章 永不再渴
    第十九章 测不透的丰富
    第二十章 时代的需要
    第二十一章 基督是一切
    第二十二章 先贤作品摘抄
    0 0
  2. 简介:
    众圣徒的争战 War on the Saints 出版社:活泉
    作者:宾路易师母 Jessie Penn-Lewis
    译者:钟越娜
    产品编号:
    定价:HK$46
    ISBN:9780941598576
    出版社:活泉
    出版日期:1991-11-1
    尺寸:大48开mm
    页数:144页
    重量:130克
    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各种属灵争战的经验,撰写本书信息,其内容明澈苏醒人心,愿在这争战的日子,读者读本书后,学会不住祈祷,同心讨伐众恶魔,使圣灵的工作在此末后的日子更明显有力。
    <h3>作者简介</h3>
    宾路易师母(Mrs. Jessie Penn-Lewis)是一位英国基督教作家,内里生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宣扬主观十字架的经历和属灵争战。 
    目录 
    1.今日属灵的危机/宾路易师母着  2.魂与灵/宾路易师母着,戴致进译  3.威尔斯大复兴/宾路易师母着,戴致进译  4.魂的潜势力/倪柝声着 5.被附后的释放/倪柝声着 6.认识你的仇敌/栾非力着 7.联合于基督的死与复活/宾路易师母着 8.宾路易师母小传/江守道编 9.罗柏斯与威尔斯大复兴/宾路易师母着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3. 倪柝声著述全集(卷1):大喜的信息 出版社:天粮书室
    作者:倪柝声
    产品编号:9627574163
    定价:HK$98 内容简介  · · · · · ·
    倪柝声先生对圣经真理具有独特的亮光,能像他一样在属灵经历和真理教导的工作上荣耀基督的基督徒教师,实在为数不多。他的一生诚如他自己所写一样:「为己无所求,为主求一切」。如今他虽已逝世,但借着所留下的文字,却仍旧说话,使凡读他信息的人,均蒙恩典,生命得以建立。全套《倪柝声著述全集》共有三十三卷,为使读者能有效地阅读、使用及研究,另特编著索引一卷,以便查阅。
    作者简介  · · · · · ·
    倪柝声先生对圣经真理具有独特的亮光,能像他一样在属灵经历和真理教导的工作上荣耀基督的基督徒教师,实在为数不多。他的一生诚如他自己所写一样:「为己无所求,为主求一切」。如今他虽已逝世,但借着所留下的文字,却仍旧说话,使凡读他信息的人,均蒙恩典,生命得以建立。
    目录  · · · · · ·
    第一部福音信息  第一章有神  第二章神愿意  第三章逾越节的羔羊  第四章十字架的苦难  第五章强盗得救  第六章淫妇得救  第七章地狱捷径  第八章如何下地狱  第九章下地狱的方法  第十章审判  第十一章善人下地狱,恶人上天堂  第十二章人是因做好得救吗  第十三章与神和好  第十四章你得救了吗  第十五章你知道自己得救吗  第十六章得救的证实(与少年信徒谈话之一)   第二部正常基督徒信仰  第一章神的存在  第二章神说的话  第三章神成为人(上)  第四章神成为人(下)  第五章信仰的对象  第六章基督先于道理  第七章两个团体人  第八章基督作人的生命  第九章罪得完全赦免  第十章罪人也与主同钉  第十一章基督在圣灵里作生命  第十二章得生命是因信  第十三章以信为本  第十四章信心生活     点击下载(密码:x1gX)
    1 0
  4. 消失的帝国   作者: 曺秉镐(韩)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译者: 韩香玉
    出版年: 2014-4
    页数: 243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2628274   内容简介  · · · · · ·
    《消失的帝国》贯通世界历史和圣经历史、祭司国度和帝国故事、先知书和历史书。浅显易懂地介绍了圣经中的古代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消亡,涉及历史、地理。人物和文化等众多方面,把圣经与世界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想了解世界历史和圣经的读者有很大帮助。
    《消失的帝国》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西方历史的绝妙经历。本书通俗易懂,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完成一次古代世界五大帝国的历史科普之旅。作者曺秉镐博士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神学、哲学博士,韩国历史学者,同时也是圣经通读专家。
    作者简介  · · · · · ·
    曺秉镐博士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神学、哲学博士,韩国历史学者,同时也是圣经通读专家,
    现任韩国圣经通读院院长。他的主要著作有:《圣经通读》、《圣经与古代政治》、《圣经与古代战争》。
    目录  · · · · · ·
    目录
    第1章 埃及
    3400年前的埃及以及2011年再次备受瞩目的埃及
    帝国的定义
    帝国与祭司的国度
    埃及总理约瑟与埃及
    埃及王子摩西与埃及
    埃及帝国的坠落——红海事件
    娶埃及公主为妻的所罗门
    决定埃及命运的约西亚
    米吉多战役和迦基米施战役
    埃及的灭亡
    帝国统治的症结
    第2章 亚述帝国
    520年间小亚细亚的霸主亚述
    大英博物馆与亚述遗址
    约拿先知与亚述
    北以色列与亚述
    以利亚、以利沙、阿摩司、何西阿先知与亚述
    亚述的殖民地政策与撒玛利亚人
    南犹大的外交政策与亚述的帝国主义
    南犹大亚哈斯王的致命失误
    以赛亚先知与希西家国防外交政策的对决
    亚述的语言天才拉伯沙基的无知
    希罗多德对亚述军队18万5千人的死亡记录
    那鸿先知与亚述
    亚述帝国的灭亡(公元前609年
    帝国统治的症结
    第3章 巴比伦帝国
    希西家王与巴比伦使者
    以赛亚先知与巴比伦
    巴比伦的帝国政策与第一次、第二次被掳
    被掳的但以理和以西结
    先知耶利米和假先知哈拿尼雅
    《利未记》的土地政策与被掳70年的奥秘
    王和先知的秘密会面
    希底家王及其儿子们的悲惨结局
    耶路撒冷圣殿被毁与以西结所画的圣殿鸟瞰图:
    第三次被掳
    耶利米写给巴比伦的信
    巴比伦城掠影
    两种计划:神的人才培养与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学校
    巴比伦帝国的灭亡(公元前539?
    帝国统治的症结
    第4章 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与旧约7卷圣经
    埃及的法老与波斯的古列
    波斯的两个城市国家:玛代(米底亚)和波斯
    波斯王、吕底亚王以及希腊的贤者梭伦
    波斯之父古列王
    古列的儿子:刚比西斯
    埃及的酒政与波斯的酒政
    波斯总督所罗巴伯:第一次被掳回归
    波斯王后以斯帖与亚哈随鲁王
    世界历史中的亚哈随鲁王
    波斯王的顾问兼祭司以斯拉:第二次被掳回归
    波斯总督尼希米:第三次被掳回归
    波斯帝国的灭亡(公元前333?
    帝国统治的症结
    第5章 希腊帝国
    希腊帝国与两约之间史
    但以理的帝国蓝图与马其顿的崛起
    腓立比:希腊帝国的经济动力和欧洲福音的发源地
    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以西结书》第27章与海洋城市推罗以及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访问耶路撒冷
    亚历山大与特洛伊英雄阿喀琉斯
    亚历山大之死及希腊帝国的分裂
    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王朝的耶路撒冷争夺战
    埃及艳后克利欧佩特拉与犹大希律王
    马加比革命和哈斯摩尼王朝
    希腊主义政策与犹大民族宗派:
    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爱色尼人
    希腊帝国的灭亡
    帝国统治的症结
    第6章 罗马帝国
    从《马太福音》到《启示录》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凯撒
    狐狸希律的家族与罗马帝国
    罗马初代皇帝屋大维与伯利恒马棚
    罗马第二代皇帝提庇留与总督本丢彼拉多
    在埃及帝国的逾越节与在罗马帝国的逾越节
    罗马总督的审判与大祭司的审判:
    十字架刑罚与石头刑罚
    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成全先知和律法
    散居的犹太人与散居的希腊人
    见罗马第三代皇帝卡里古拉的犹太人斐洛
    被罗马第四代皇帝革老丢驱逐的百基拉、亚居拉
    千年城市耶路撒冷和新兴城市凯撒利亚
    指望保罗行贿的罗马总督腓力斯
    罗马总督的行政与犹大公会的行政:迦玛列
    罗马的奴隶制度与美国的林肯总统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法与保罗上告于皇帝
    歌手皇帝尼禄和罗马大火灾,以及保罗的殉道
    犹太人的阻碍与罗马的逼迫
    罗马帝国公认基督教和国教化
    罗马帝国的灭亡
    帝国统治的症结
    跋 “通看”帝国统治的症结
    0 0
  5. 马太亨利:圣经注释 罗马书    
    内容简介  · · · · · ·
    马太亨利:圣经注释 罗马书  
    作者简介  · · · · · ·
    马太亨利:圣经注释 罗马书   目录  · · · · · ·
    马太亨利:圣经注释 罗马书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6. 方言:超越五旬节楼房里的经验 作者: 甘坚信
    出版社: 瑞玛出版社 ISBN:9789868393998
    出版日期:20100701
    页数:356
    尺寸:15 x 21cm
    分类:生命造就
    适用对象:适用所有人  
    内容简介  · · · · · ·
    发现方言祷告的目的和大能

    在方言:超越五旬节楼房里的经验一书中,甘坚信牧师用圣经,并从他个人祷告生活,以及其受敬重的事奉者生命中的大能实例,来清楚.阐明地解释说方言的意义。

    甘牧师带领你上到楼房~一百二十名信徒在五旬节被圣灵大大地充满的地方。接着他带领你越过楼房,进入父神的宝座~当你降服于圣灵并方言祷告,在圣灵里可进入探索的领域。在这过程中,正符合圣经的目的。他告诉你如何善加利用这项超自然恩赐,好使你完成神对你生命的最高目的!

    这本有关方言完整的研读回答了一些问题,例如:

    .说方言是提供给每一个人的吗?
    .方言是从神来的恩赐或是魔鬼的诡计
    .如果耶稣没有说方言,为什么我应该说?
    .当最初的使徒死了,方言的恩赐就止息了吗?
    .方言单单是在说一种外国语吗?
    .大声方言祷告会带来更大的能力吗?
    .你可以重生却没有说方言吗?  
    作者简介  · · · · · ·
        目录  · · · · · ·
    序 言
    第01章 反对说方言的四种常见理由
    第02章 得救和被圣灵充满:两种不同的经历?
    第03章 被圣灵充满的最初凭证
    第04章 需要等候才能领受圣灵吗?
    第05章 我是如何被圣灵充满的
    第06章 神会造访饥渴的心灵
    第07章 关于如何领受圣灵
    第08章 不只是一个最初的经历
    第09章 保罗看重说方言
    第10章 一种与神超自然交流的方式
    第11章 一种得到属灵造就的方式
    第12章 按着神完美的旨意祷告
    第13章 圣经上说方言的其他目的
    第14章 说方言的五种常见误解
    第15章 几种常见的滥用方言
    第16章 符合圣经的说方言的范围
    第17章 帮助我们祷告出未知的事情
    第18章 向新的祷告深度迈进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7. 试探与治死罪
      作 者 :约翰·欧文(John Owen)
    译 者 :易铭
    出版社 :改革宗经典出版社
    ESIN:B11463075383
    出版时间:2009
    电子书格式:流式ePub
    语言文字:简体中文
    字数:65 千字
     
    内容简介  · · · · · ·
    约翰•欧文(John Owen)是公认的后宗教改革一流的神学家之一。他的事工广泛而又多样多,他是:传道人、国务活动家、政治顾问、律师、著作家、辩论家以及信仰的捍卫者。但他对教会最大的贡献也许是他那些关于“向已死”以及“试探和罪”的教牧著作。他的传记作者之一安德烈•汤普森(Andrew Thompson)写到:“如果不读他的论文,‘信徒如何治死罪’ 之类的实践性著作,我们就不会看到他的伟大之全貌,他固然把真理同异端的错谬对应起来,但更多多是他把真理同人心多败坏和诡诈联系起来。” (著作一110)
    自从十七世纪初版以来,欧文多著作一直受到基督徒们多珍视和喜爱,因为它们对罪和试探对论述,带给他们不同寻常对洞见,让他们看见人心和私欲对深处其难以约束对诡诈。1633年,在欧文对葬礼上,他的同事大卫•克拉克森(David Clarkson)说,“你们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而不需要我告诉你们,他为之努力的伟大目标是促进生活上的圣洁,以及这圣洁这你们中间的操练。”换言之,欧文并不是蛋蛋传讲这些真理;乃是努力活出它们。
    对于任何强烈渴望胜过肉体的灵魂来说,本书都上适切的,其实没有哪一个基督徒是不需要使自己的灵魂胜过肉体的。正如欧文所说,“自信已经摆脱罪的定罪权势的最优秀信徒,仍然应该以治死罪的内住权势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任务。”得胜不会是轻而易举样取胜呢?这正是呢需要从本书中发现的。书中给出了一个合乎圣经的作战方案,帮助呢克服个人的罪和试探。愿主施恩与你,使你对这种得胜既有一种圣洁对渴望,又明白如何取得这样对胜利。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欧文(John Owen,1616-1683),著名的清教徒神学家,不从国教者领袖之一,曾任牛津大学教务长。  欧文不仅是学术大师,写了不少经典巨著,也是教导大众信仰知识的导师,写了许多浅显易懂的小册子。著有《希伯来书注释》、《论罪与试探》和《论圣灵》等影响深远的经典名作。 
    欧文的作品除教义、护教外,特别重视灵修实践,对于如何顺服圣经真道与圣灵引领工作,如何治死罪、过圣洁的生活、与主合一,皆有精辟的教导,被称“圣灵的神学家”。如果希望深入认识欧文的神学思想,可读傅格森的《欧文论基督徒生活》。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试探
    1 - 救主对试探的警告
    2 - 用心对付试探
    3 - 对于试探,我们为何要如此警惕?
    4 - 试探的力量
    5 - 这一切的努力真是必要的吗?
    6 - 落入试探的症状
    7 - 我们怎能远离试探?
    8 - 我们在警醒防备什么?
    9 - 我们如何才能保守自己的心抵挡试探呢?
    10 - 不「警醒和祷告」的后果是什么呢?
      第二部分治死罪
    1 - 神的应许与信徒的本份
    2 - 每个信徒一生的本份
    3 - 圣灵在治死罪上的事工
    4 - 治死罪的价值
    5 - 对实践治死罪的介绍
    6 - 对治死罪积极的解释
    7 - 实践治死罪的第一大原则
    8 - 治死罪的第二大原则
    9 - 治死罪的第一条具体原则
    10 - 治死罪的第二条具体原则
    11 - 治死罪的其它五条细则
    12 - 默想神完美的威严
    13 - 勿让你的心欺骗你!
    14 - 最后的训诲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8. 试探与治死罪
      作 者 :约翰·欧文(John Owen)
    译 者 :易铭
    出版社 :改革宗经典出版社
    ESIN:B11463075383
    出版时间:2009
    电子书格式:流式ePub
    语言文字:简体中文
    字数:65 千字
     
    内容简介  · · · · · ·
    约翰•欧文(John Owen)是公认的后宗教改革一流的神学家之一。他的事工广泛而又多样多,他是:传道人、国务活动家、政治顾问、律师、著作家、辩论家以及信仰的捍卫者。但他对教会最大的贡献也许是他那些关于“向已死”以及“试探和罪”的教牧著作。他的传记作者之一安德烈•汤普森(Andrew Thompson)写到:“如果不读他的论文,‘信徒如何治死罪’ 之类的实践性著作,我们就不会看到他的伟大之全貌,他固然把真理同异端的错谬对应起来,但更多多是他把真理同人心多败坏和诡诈联系起来。” (著作一110)
    自从十七世纪初版以来,欧文多著作一直受到基督徒们多珍视和喜爱,因为它们对罪和试探对论述,带给他们不同寻常对洞见,让他们看见人心和私欲对深处其难以约束对诡诈。1633年,在欧文对葬礼上,他的同事大卫•克拉克森(David Clarkson)说,“你们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而不需要我告诉你们,他为之努力的伟大目标是促进生活上的圣洁,以及这圣洁这你们中间的操练。”换言之,欧文并不是蛋蛋传讲这些真理;乃是努力活出它们。
    对于任何强烈渴望胜过肉体的灵魂来说,本书都上适切的,其实没有哪一个基督徒是不需要使自己的灵魂胜过肉体的。正如欧文所说,“自信已经摆脱罪的定罪权势的最优秀信徒,仍然应该以治死罪的内住权势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任务。”得胜不会是轻而易举样取胜呢?这正是呢需要从本书中发现的。书中给出了一个合乎圣经的作战方案,帮助呢克服个人的罪和试探。愿主施恩与你,使你对这种得胜既有一种圣洁对渴望,又明白如何取得这样对胜利。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欧文(John Owen,1616-1683),著名的清教徒神学家,不从国教者领袖之一,曾任牛津大学教务长。  欧文不仅是学术大师,写了不少经典巨著,也是教导大众信仰知识的导师,写了许多浅显易懂的小册子。著有《希伯来书注释》、《论罪与试探》和《论圣灵》等影响深远的经典名作。 
    欧文的作品除教义、护教外,特别重视灵修实践,对于如何顺服圣经真道与圣灵引领工作,如何治死罪、过圣洁的生活、与主合一,皆有精辟的教导,被称“圣灵的神学家”。如果希望深入认识欧文的神学思想,可读傅格森的《欧文论基督徒生活》。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试探
    1 - 救主对试探的警告
    2 - 用心对付试探
    3 - 对于试探,我们为何要如此警惕?
    4 - 试探的力量
    5 - 这一切的努力真是必要的吗?
    6 - 落入试探的症状
    7 - 我们怎能远离试探?
    8 - 我们在警醒防备什么?
    9 - 我们如何才能保守自己的心抵挡试探呢?
    10 - 不「警醒和祷告」的后果是什么呢?
      第二部分治死罪
    1 - 神的应许与信徒的本份
    2 - 每个信徒一生的本份
    3 - 圣灵在治死罪上的事工
    4 - 治死罪的价值
    5 - 对实践治死罪的介绍
    6 - 对治死罪积极的解释
    7 - 实践治死罪的第一大原则
    8 - 治死罪的第二大原则
    9 - 治死罪的第一条具体原则
    10 - 治死罪的第二条具体原则
    11 - 治死罪的其它五条细则
    12 - 默想神完美的威严
    13 - 勿让你的心欺骗你!
    14 - 最后的训诲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9. 伯克富系统神学之二    基督教教义史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
      作者: 伯克富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译者: 赵中辉
    出版年: 2000-9
    页数: 212
    定价: 1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1232823  
    内容简介  · · · · · ·
    《基督教教义史》追溯基督教教义的起源,叙述其发展、演变过程。基督教教义主要包括上帝论、三位一体论、基督论、拯救论、教会论、末世论等。其中基督论是核心、涉及在基督里神性和人性的关系,基督的位格和基督的事工在救椟人类中的作用等重大问题。对这些教义,不同时期的神学家都做出了有深度的阐释。
     
    作者简介  · · · · · ·
    伯格富(Louis Berhof, 1873-1957)

    1873年出生于荷兰,于1882年移居美国。
    1900年毕业于加尔文神学院
    1920至1904年于普林斯顿神学院跟随华腓德(BB Wardeild)和魏司道(G. Vos)学习
    在1906年起担任加尔文神学院的教职达三十八年
    于1926年起担任系统神学教授达十八年,是一位杰出的系统神学家。

    伯氏虽不是原创型的神学家,但他在阐述改革宗神学精神上有极大的贡献。
    其神学思想主要是建立在荷兰改革宗的神学上,师承加尔文(John Calvin)、凯波尔(Abraham Kuyper)、巴文克(Herman Bavinck)等神学传统。他擅长用英文清楚、条理分明地表达改革宗神学,其著作适合当欧神学院的教科书。 目录  · · · · · ·
    作者序
    译者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理史的主题
    第二节 教理史的职责
    第三节 教理史的分类与方法
    第四节 教理史的历史
    第二章 教义发展的预备期
    第一节 使徒时代的教父和他们的教理观
    第二节 异端的福音
    第三节 教会中的改革运动
    第四节 护教士与教会神学的发源
    第五节 反神哲派的教父
    第六节 亚历山大里亚的教父
    第七节 神格惟一说
    第三章 三位一体的教义
    第一节 关于三位一体的争论
    第二节 后期神学中的三位一体教义
    第四章 基督论
    第一节 基督论的争辩
    第二节 后期基督论的讨论
    第五章 论罪与恩及其相关的教义
    第一节 教父时期的人论
    第二节 贝拉基与奥古斯丁论罪与恩的教义
    第三节 中古世纪的人论
    第四节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论
    第五节 改教后期有关人论的诸见解
    第六章 赎罪论
    第一节 安瑟伦之前的赎罪论
    第二节 安瑟伦至宗教改革前的赎罪论
    第三节 宗教改革时期的赎罪论
    第四节 宗教改革后的赎罪论
    第七章 拯救论
    第一节 教父时期的拯救论
    第二节 经院时期的拯救论
    第三节 改教与改教后期的拯救论
    第八章 教会论与圣礼论
    第一节 教会论
    第二节 圣礼论
    第九章 末世论
    第一节 居间之境
    第二节 基督再来与千禧年的盼望
    第三节 复活
    第四节 最后的审判与最终的赏赐   原文摘录   · · · · · · 
    默感阿他那修,并决定他神学见解的,非仅由于逻辑上一致地要求,在他对真理解说的主要因素,乃在于宗教的主要信念。他的神学教义是自然而然地从他的拯救论信仰上产生的,他的根本立场是主张,要与神联合就必须得救,除了他本身是神的那一位之外,没有一个受造之物能叫我们与神联合,因此西波尔说:“如果基督是神,他来到人间,就是神来到人间,那么藉着他我们才能与神有交通、罪得赦免。他把真理以及永生,确定地带给世人。”(教义史,卷一,211页)



    2、奥古斯丁的恩典观
    人的意志处于需要恢复的情形中,从始至终这唯独是神的工作──属于神恩惠的工作。在这里可能有些误解需要小心提防。当奥氏把这种人的重生归于唯独属神恩惠的时候,与此有关的,他又说到“不可抗拒的恩惠”,他并不是暗示神的恩惠勉强这种意志,与人是行动自如的本性相反,乃是如上所述去改变人的意志、去甘愿选择善。人的意志被更新,也就恢复了它的真自由。神的确在操纵人的自由意志,人自由选择的意志就转变为道德和圣洁。就是这样,神的恩惠成为人里面众善的根源。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0. 智慧的开端
      作者: [美] A. W. 陶恕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认识至圣者
    译者: 姜廷华
    出版年: 2017-2
    页数: 208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2657930  
    内容简介  · · · · · ·
    不认识至圣者,我们就进一步失去了宗教敬畏感和上帝的同在感。我们失去了敬拜的灵性,以及回到里面、与上帝相遇、在安静中敬拜上帝的 能力。当一介凡夫,有了把神当神、让主作主的真信仰,就能够以天上的光芒照亮人间,并且以永恒的真理切入时间。
    陶恕在《智慧的开端》中,用22个章节带我们认识至圣者的属性。他对上帝属性的定义,就是上帝以任何方式所启示出来的一切关于他自身真实的事情。本书充满了陶恕对神各面品格的认识和经历,以真诚敬拜者的生命表现出来。完全没有神学八股的言论,也非以优美委婉之词吸引人。他在每章开始的时候,都会先向至圣者敬拜祷告,之后开始理性的叙述,将至圣者的威严慈爱诉诸笔下。
    正如他说:“上帝是一个位格,像人一样,只要我们的心灵预备好了去经历那些奇妙的事,我们就会不断地增进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对他有更多的认识。那使圣经闪闪发光的上帝的荣耀,一旦降临到我们生活内在的世界里,就会更新我们对上帝的认识”(第二十三章)。
    《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是陶恕的巅峰之作,也是教会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于1961年正式出版,截止2009年,已经连续再版数次,销售50万册。
     
    作者简介  · · · · · ·
    A.W.陶恕(Aiden Wilson Tozer,1897年4月21日-1963年5月12日),宣道会(C&MA)牧师,服侍上帝近44年。著述甚丰,其中《渴慕神》(The Pursuit of God)和《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广为人知,其余30余本书或是收录了他之前未以书籍形式出版过的社论,或是整理自他的讲道录音。他的作品引导读者建立与神更深层次的关系。陶恕被誉为“当代先知”、“福音派的良心”,影响了钟马田、威尔斯比等人。陶恕说,“我渴望被渴望所充满;我饥渴,可我想变得更饥渴”。 目录  · · · · · ·
    序言
    第1章 为何我们一定要正确地思想上帝
    第2章 上帝奇妙难测
    第3章 上帝的属性:关于上帝的一些真相
    第4章 神圣的三位一体
    第5章 上帝的自有
    第6章 上帝的自足性
    第7章 上帝的永恒性
    第8章 上帝的无限
    第9章 上帝的不变性
    第10章 上帝的全知
    第11章 上帝的智慧
    第12章 上帝的全能
    第13章 上帝的超越性
    第14章 上帝的全在
    第15章 上帝的信实
    第16章 上帝的良善
    第17章 上帝的公义
    第18章 上帝的怜悯
    第19章 上帝的恩典
    第20章 上帝的爱
    第21章 上帝的圣洁
    第22章 上帝的主权
    第23章  公开的秘密   原文摘录   · · · · · · 
    最能够预示一个人未来的事实,是在他内心深处,他所想象的上帝是什么样子。 我们关于上帝的观念要最大可能地贴近上帝本体的真相,这对我们是极其重要的。与我们心里实际上对上帝的想法比起来,我们关于上帝的教条性宣言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对于上帝的真实想法可能会埋藏在传统宗教观念的废墟之下,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智慧去搜寻,才能将它的真面目最终发掘出来,昭示于世。只有经历了一场痛苦的自我反省的考验,我们才有可能发现我们实际上对上帝都相信些什么。 我相信,教义上的错误,或是基督徒道德实践中的失败,几乎都最终追溯到对于上帝不完全的想法或是卑下的观念。  —— 引自第7页
    那句给人希望的经文,“你要认识上帝,就就得平安”(伯22:21),虽然经过许多世纪,却仍然有效。然而我们如何能够认识这一位用尽一切心灵的力量都捕捉不到的上帝呢?我们如何对于认识那位不可认识的上帝负有责任呢? 拿玛人琐法质问说:“你考察,就能测透上帝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他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做什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伯1:7-8)我们的主说:“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11:27)《约翰福音》揭示出,在上帝是谁这个巨大的奥秘面前,人的心灵是何等的无能为力。保罗在《哥林多前书》教导说,人认识上帝的唯一途径是圣灵在一颗寻求他的人心里所做的自我揭秘的工作。 人类渴望认识那不可认识的,理解那不可理解的,靠近那不可靠近的,这种愿望来源于人本性里上帝的形象。深渊与深渊相响应,虽然人的灵魂被神学家们所说的那灾难性的巨大堕落所污染,捆绑于地,人的灵魂还是感觉到自己的起源并且渴望回到它的源头。这如何能够实现呢? 圣经对此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基督里,通过基督,上帝完美地启示出自己,虽然他不是向人的理性,而是对人的信心和爱心显示自己的。信心是知识的器官,爱是经历的器官。上帝通过道成肉身来到我们当中;他通过救赎使我们与他和好,而我们通过信心和爱心可以就近他,并且抓住他。 
    —— 引自第18页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1. 基要真理 作者: 唐崇怀
    出版社: 天恩出版社 原书号:27H03
    ISBN:9570326689
    出版日期:20010105
    页数:160
    尺寸:10.5 x 14.cm
    排版方式:横排
    语言:繁体中文
    装订方式:平装
    印刷方式:单色印刷
    分类:生命造就/初信造就
    适用对象:适用所有人
     
    作者: (美)杨腓力(Philip Yancey)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原作名: The Jesus I Never Knew
    译者: 刘志雄
    出版年: 2011-4
    页数: 217
    定价: 32.00元
    ISBN: 9787550101630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以浅白、简洁的口吻教导"基要真理",探讨真神、 人、罪、救恩、教会等信仰根基,并且透过撒旦与异端的作为,期勉基督的小羊们确佑所信的是谁,并有坚固的基底胜过邪说歪理。   受过教育的人常把宗教视为迷信,而未受过教育的人却盲目地把迷信当作宗教,他们在各自的偏执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 感谢上帝借着《圣经》和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事实,启示了祂自己,使人类迷失的理性可以归回真正的信仰。 作者简介  · · · · · ·
    基要真理 作者: 唐崇怀 目录  · · · · · ·
    前言
    书前絮语绪论
    壹 论真神
    论真神
    贰 论人
    论人
    叁 论罪
    论罪
    肆 论耶稣基督
    论耶稣基督
    伍 论救恩
    论救恩
    陆 论圣灵
    论圣灵
    柒 论圣经
    论圣经
    捌 论教会
    论教会
    玖 论撒但
    论撒但
    拾 论基督徒——圣徒
    论基督徒——圣徒
    拾壹 论基督徒信仰须知
    论基督徒信仰须知
    拾贰 基督徒信仰思辨
    基督徒信仰思辨
    附录 教会的异端和教帮
    教会的异端和教帮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2. 耶稣真貌 The Jesus I Never Knew
    作者: (美)杨腓力(Philip Yancey)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原作名: The Jesus I Never Knew
    译者: 刘志雄
    出版年: 2011-4
    页数: 217
    定价: 32.00元
    ISBN: 9787550101630
    作者: (美)杨腓力(Philip Yancey)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原作名: The Jesus I Never Knew
    译者: 刘志雄
    出版年: 2011-4
    页数: 217
    定价: 32.00元
    ISBN: 9787550101630 内容简介  · · · · · ·
    耶稣前后在世不过33年,他的生平只有圣经中四福音书短短三年的记载。可其死后却影响深远。犹太人称他为先知,基督徒奉他为基督、上帝之子。可以说耶稣被基督教作为神子的先存性而立世。那么耶稣到底是谁,他不为人知的生活、工作,包括教诲、死亡、复活的记载,到底是真是假?
    从伯利恒的马槽到耶路撒冷的十字架,本书作者杨腓力将一位复杂的角色摆在了读者面前。杨腓力以记者的敏锐视角,对耶稣进行了深入置疑和广泛研究,深刻揭示了耶稣作为人的机智、无惧、富有想象力、同情心、挑战性和捉摸不定。杨腓力笔下的耶稣,既不同于传说中那位穿着法兰绒、面带微笑的“救世主”,也不同于被传统文化摆在在宗教神龛里的耶稣。这位令人不安的耶稣,他要彻底地改变你的生活,并增强你的信心。
    本书阐明了一个人们不愿承认的事实:没有人遇见耶稣还能保持原样。释放了一个内心郁积已久的疑问:为什么我们这些奉他名的人,不能很好地跟随他?
    杨腓力借本书激起了许多的疑问,也提供了不少的答案。他提出了你所能想到的问题,更问出了你想不到、不敢想也不敢问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新的观点和思考。揭开了被掩盖两千年的历史真相;从宗教的纯粹和答疑角度,对基督教的正统加以护卫和澄清。
    本书被誉为20世纪最好的耶稣传。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美國)楊腓力(Yancey.P.) 譯者:劉志雄
    楊腓力,美國ECPA暢銷書排行榜作家,《今日基督教》雜志特約編輯。目光深邃,語言純熟,洞察力敏銳,常常道出眾人心中不知、不能、不敢言的疑問,使許多讀過他作品的人,眼前一亮.心里產生強烈共鳴。著有《有話問蒼天》、《無語問上帝》、《恩典多奇異》、《耶穌真貌》等。作品12次獲評ECPA年度金書獎。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部分 何许人物:耶稣是谁
    第1章 我以为我认识耶稣
    第2章 出生:受访的星球
    第3章 背景:犹太的根源和土地
    第4章 试探:旷野的对决
    第5章 素描:明察秋毫
    第二部分 为何而来:耶稣的使命
    第6章 福气;倒霉者的幸运
    第7章 信息:令人反感的讲章
    第8章 使命:恩典的革命
    第9章 神迹:超自然的剪影
    第10章 死亡:最后一周
    第11章 复活:难以置信的清晨
    第三部分 余波荡漾:耶稣留下了什么
    第12章 升天:一片空白的蓝天
    第13章 国度:在稗子中的麦子
    第14章 终极影响
      原文摘录 
    —— 引自章节:第7章 信息:令人反感的讲章 ...耶稣在对罪人的恩赐,和是罪恶的仇敌是如此不妥协地混合,因为在教会历史上,我几乎看到都是对罪的恩赐和罪人的仇视。我们在嘴上说‘要恨恶罪,但是要爱罪人。’但是我们真的是如此实行吗?...我们总是不断地重新定义罪,并且改变强调的部分。 乔治巴翠克,哈佛大学以前的校牧,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走进他的办公室,拉了一把椅子坐下来,宣布说:‘我不相信神。’巴翠克给了一个解除武装的回答:“请告诉我,你不相信的是什么样的神?我可能也不会相信那种上帝。”然后他才谈到耶稣。这是对我们心目中假设神的最好的修正标准。 当我探索那些像是痛苦,或是上帝主权与人为善的自由意志这一类无解的问题时,我的世界就变得迷茫,然而当我定睛注视在耶稣自己,已经他如何对待受苦的人,呼召人自由而勤奋时,一切就显得清晰明亮。当我想一些像“如果神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祷告呢?”的问题时,把自己搞到一种属灵的厌倦光景中,耶稣能使这类问题无声息:他祷告,所以我们就应该祷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3. 改变生命大能 God's Power to Change Your Life
    作者: 华理克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结出圣灵的果实
    原作名: God's Power to Change Your Life
    译者: 吴苏心美
    出版年: 2013-11-1
    页数: 220
    定价: 2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2643131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生命中都有一些想要改变的地方,而且也不 是没有尝试过!你有多少次诚心诚意地立志,却在起 初的热忱消退后,回复到注定失败的习惯或模式? 我为什么不能改变?我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 这么多自我改进的方案、节食、锻炼,都无法产生永 久或至少长期的改变? 所谓“自我提升”的书籍、录音带、研习会等等 的问题,在于他们告诉你需要做什么,甚至告诉你如 何做,但没有给你所需的“能力”去做! 你若是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早就已经做到了 ,但是你做不到。所以你需要一个更大的外力介入, 那就是你需要神之处了!神能够使你从里到外、彻头 彻尾、全面地更新。
    《改变生命大能(结出圣灵的果实)(精)》作者华 理克牧师从圣经汲取简单而有力的真理,实际指引你 具体的改变型态,并将你与渴望作改变的“能力”连 结起来。他告诉我们,神大能的产物就是“仁爱、喜 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当你靠着神圣灵的能力来应用祂话语的真理,人生 就会改变;你会脱离一成不变的老套,与神对你人生 的美好目的接轨。作者在《改变生命大能(结出圣灵的 果实)(精)》书中先为你奠定个人更新变化的根基, 然后提供圣灵的洞见和简单的步骤,帮助你在十个方 面成长,带你从现今的景况,到达你想要成为的人。
     
     
    作者简介  · · · · · ·
    华理克常被称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属灵领袖”。他在加州橙县创立了马鞍峰教会——全球最大、最知名的教会之一。他也同时发起目的导向的运动,建立一个来自160个国家、成千上万个不同宗派教会的联络网。他曾培训世界各地超过350,000位牧者。称他为“属灵创业者”的《福布斯》杂志曾说过:“假如华理克的事工是一个事业。它的影响力早就可以媲美Dell(戴尔电脑)、Google、Starbucks(星巴克咖啡)这些巨型企业了。”华理克夫妇从这本书的销售利润中,拿出百分之九十,捐给慈善事工的机构,包括他们全球性的P.E A.C.E.计划,及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怜悯事工”。
     
    目录  · · · · · ·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改变生命的大能
    第二章 神与我各自那份
    第三章 以仁爱之心待人
    第四章 选择喜乐的人生
    第五章 紧张中享有和平
    第六章 培养恒久的忍耐
    第七章 以恩慈为衣穿上
    第八章 活出良善的生命
    第九章 作信实可靠之人
    第十章 温柔的接触方法
    第十一章 发展自我的节制
    第十二章 富生产力的人生
    圣经译本
    附注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4. 慕迪神学手册 The Moody Handbook Of Theology 出版社:福音证主协会
    作者:殷保罗( Paul P. Enns )
    译者:姚锦燊
    ISBN:9622026664
    出版社:福音证主协会
    出版日期:1991-10-1
    页数:640页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集各种神学的研究方法于一书之中。从圣经神学到系统神学、历史神学、教义神学、当代神学,透过简明的分析,作者在约50万字的一本书中,从福音信仰的立场,将它们逐一加以综合、阐释和介绍。内容深入浅出,并尽量以图表把一些理论综合和比较,表达清晰,从传道人到神学生,从平信徒到非信徒,本书适合任何对基督教及其神学有兴趣,并想认真研究的人。 作者简介
    殷保罗(PaulEnns)博士这本书的特色,是集各种神学的研究法于一书中。读者从它所得到的最大裨益,就是它的中肯与简明。读者不需要在汗牛充栋群书中寻寻觅觅;本书已将合用的资料罗列眼前。作者开始时,先介绍圣经神学,然后是介绍系统神学、历史神学、教义神学及当代神学等不同课题。透过简明的分析,作者在一本书中,将各种透过神的话语认识神的方法,加以综合、阐释及介绍。
         无容置疑,本书的写成,是出于对神话语无谬误权威的坚定信念。本书是从福音信仰立场写的——显然,本书也从神的话语为出发点,广泛地介绍各种类型的思想系统,和阐释圣经的方法。作者谨遵提多书二章1节的命令:「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
         本书适合任何认真研究神启示的人,无论他从事的是圣经的、系统的或历史的神学研究,均能从书中找到方向,将圣经真理配合现代的神学思潮,或透过各种思想系统,理解神的真理。
         愿那位启示了自己的神,使用本书,引导多人认识他。
         潘特科斯(JDwightPentecost)
         达拉斯神学院荣休教授
         德萨斯州达拉斯市 目录
    图表索引
    作者简介
    序言
    前言
    译者致谢序

    第1部分:圣经神学
    第2部分:系统神学
    第3部分:历史神学
    第4部分:教义神学
    第5部分:当代神学

    后记
    附录
    词汇浅释
    人名英汉对译表
    人名汉英对译表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5. 120個神的應許 120 God's Promises 出版社:主恩
    作者:程蒙恩
    產品編號:9789881820105
    内容简介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曾憑信心承受神的應許,而一生蒙福,討神喜悅。今天我們若曉得神在聖經裡所賜給我們、有關今世和來世等各方面的應許,並憑信去支取,也必討神喜悅,一生蒙福,且靈命得以長進。本書列出聖經中十三大類的120個神的應許,深入淺出地講解每個應許的意思,並教導讀者如何取用這些應許。書中述及神的應許包括:救恩、平安、喜樂、憐憫、拯救、安慰、幫助、能力、將來賞賜等。其中部分應許配上禱告範例,幫助讀者用禱告去支取神的應許。本書內容豐富,適合初信者、信徒、傳道者閱讀。 作者简介
    程蒙恩 目录
    一、有關救恩的應許  二、得著聖靈的應許  三、禱吿得答應的應許  四、得平安、得力量的應許  五、蒙神賜福的應許  六、危難中蒙神眷顧的應許  七、敬畏神、信靠神的應許  八、神同在的應許  九、得權柄、能力、恩賜作主工的應許  十、主耶穌九福的應許  十一、有關將來賞賜的應許 十二、主對得勝者的應許  十三、有關主再来、聖徒被提、復活、進國度的應許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6. 基督教神学概论 Manual of Christian Doctrine 出版社: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
    作者:伯克富( Louis Berkhof )
    译者:赵中辉、宋华忠
    产品编号:RT249-2
    ISBN:9789579935074
    出版社: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
    出版日期:2003-9-15
    尺寸:150*210 mm
    内容简介
    鉴于今日信徒对教义漠不关心的普遍现象,本著作是相当重要的。加之在许多所谓挂名式的基督徒心中浮现着肤浅模棱两可,不知所云的情形,更由于在讲台上热心传讲狡猾的错误,导致各种异端邪说之惊人发展,有如雨后春笋,所以有关教义书籍的出版实为重要。如果教会要卫护其宝贵的信仰,并把握交托给她的真理,此其时也。著者本改革宗的信仰立场,广泛地、简明地对有关圣经要道予以阐述,殷望本书内容的明了性,勿因其简短而受影响。于每章之末皆附有问题数则,以试学者对本书之内容究有若干心得。愿神亲自使此书成为多人的祝福与助益。 作者简介
    伯格富(Louis Berhof, 1873-1957),1873年出生于荷兰,于1882年移居美国。 1900年毕业于加尔文神学院,1920至1904年于普林斯顿神学院跟随华腓德(BB Wardeild)和魏司道(G. Vos)学习。在1906年起担任加尔文神学院的教职达三十八年,于1926年起担任系统神学教授达十八年,是一位杰出的系统神学家。   伯氏虽不是原创型的神学家,但他在阐述改革宗神学精神上有极大的贡献。其神学思想主要是建立在荷兰改革宗的神学上,师承加尔文(John Calvin)、凯波尔(Abraham Kuyper)、巴文克(Herman Bavinck)等神学传统。他擅长用英文清楚、条理分明地表达改革宗神学,其著作适合当欧神学院的教科书。 目录
    卷一:绪论 第一章宗教  A. 宗教的普遍现象  B. 宗教的本质  C. 宗教的位置  D. 宗教的起源 第二章启示  A. 启示的概论  B. 普通启示  C. 特殊启示 第三章圣经  A. 特殊启示与圣经的关系  B. 圣经的默示  C. 圣经的完全性   卷二:论神名其创造的教义 ‧神的本性(存在) 第一章神的本性  A. 有关神的知识  B. 从神的启示所了解的神的本性 第二章神的名义  A. 神名义称的总论  B. 旧约圣经中神的名称  C. 新约圣经中神的名称 第三章神的属性  A. 绝对的属性  B. 相对的属性 第四章二位一体  A. 三位一体概论  B. 三位一体分论 ‧神的工作 第一章神预旨的寸概论  A. 预旨的性质  B. 预旨的特色  C. 有关预旨教义的反论 第二章预定  A. 预定的对象  B. 预定的特色  C. 堕落前预定说与堕落后预定说的问题 第三章创造  A. 创造的概论  B. 灵界  C. 物质畀 第四章护理  A. 护理的概说  B. 特殊护理的本质  C. 特殊的护理或占神迹   卷三:在与神关系中人的教义 ‧在原始状态中的人 第一章人受造的性质  A. 人性的基本要素  B. 个人灵魂的起源 第二章具有神形象的人与工作之约中的人  A. 具有神形像的人  B. 工作之约中的人 ‧在罪恶状态中的人 第一章罪的起源与本质  A. 在人类堕落中罪的起源  B. 罪的本质  C. 各种罪观 ‧在恩典之约中的人 第一章救赎之约  A. 救赎之约的圣经根据  B. 救赎之约中的圣子   C. 救赎之铉中的条件与应许 第二章恩典之约  A. 恩典之约中的立约双方  B. 恩典之约的应许与条件  C. 恩典之约的特征  D. 恩典之约与基督的关系  E. 恩典之约中的成员  F. 恩典之约的不同时期   卷四:基督的位格与工作的教义 ‧基督的位格 第一章基督的圣名  A. 耶稣  B. 基督  C. 人子  D. 神子  E. 主 第二章基督的本性  A. 基督二性的特质  B. 基督位格的合一  C. 关于基督的教义之某些错误的教训 第三章基督的身分  A. 降卑的身分  B. 升高的身分 ‧基督的工作 第一章基督的职分  A. 先知的职分   B. 祭司的职分  C. 君王的职分 第二章基督赎罪圣工  A. 赎罪的动因及必须性  B. 赎罪的性质  C. 赎罪的范围  D. 近代神学中的臜罪观   卷五:救赎之工实施的教义 第一章圣灵的一般工作  A. 圣灵在自然界中的一般运行  B. 普通恩典 第二章恩召与重生  A. 救恩次序的绪论  B. 恩召  C. 重生 第三章改宗   A. 改宗的圣经名词  B. 改宗的圣经观  C. 改宗的要素  D. 改宗的特色  E. 改宗的创始者  F. 改宗的必要 第四章信心  A. 圣经中所用的名词  B. 圣经中所提到的各种信心  C. 信心的要素  D. 得救信心的对象  E. 罗马天主教的人信心观  F 信心与得救的确知 第五章称义  A. 圣经中所用「称义」的名词  B. 称义的特点与性质  C. 称义的要素  D. 称义得以作成的范围  E. 称义的时间  F. 称义的基础  G. 反对称义教义的看法 第六章成圣  A. 圣经中所用「成圣」的名词  B. 圣经中「圣洁」与「成圣」的观念  C. 成圣的特性  D. 成圣的性质  E. 成圣在今生不能完全  F. 成圣与善行 第七章圣徒的坚忍  A. 圣徒坚忍的性质  B. 圣徒坚忍教义的明证  C. 反对圣徒坚忍窗义的看法   卷六:论教会与蒙恩之法 ‧教会 第一章教会的性质  A. 圣经中「教会」一词的各种用法  B. 教会的本质  C. 教会的多面性  D. 教会的定义  E. 不同时代的教会  F. 教会的特性  G. 教会的特色 第二章教会的行政  A. 对于「治理教会」的各种理论  B. 改革宗或长老宗的基本原则  C. 教会中的职分  D. 教会大会 第三章教会的权柄   A. 教会权柄的来源  B. 教会权柄的性质  C. 教会权柄的类别 ‧蒙恩之法 第一章神的圣道乃蒙恩之法  A. 神的圣道是蒙恩最重要的方法  B. 圣道与圣灵的关系  C. 蒙恩之法的圣道有两部分 第二章圣礼  A. 圣道与圣礼之间的关系  B. 「圣礼」一词的意义与起源  C. 圣礼的组成部分  D. 圣礼之必要  E. 旧新约中圣礼之比较  F. 圣礼的数目 第三章基督教的洗礼  A. 基督教洗礼之设立  B. 洗礼的何宜方式  C. 洗礼的合法执行人  D. 应当受洗的人 第四章圣餐  A. 圣餐的设立  B. 圣餐所表明以及所印证的事  C. 对于圣餐是否真正是主身主血的问题  D. 圣餐为蒙恩之法的有效性  E. 圣餐为何人而设?   卷七:末后之事的教义 ‧个人的世论 第一章肉体之死  A. 肉体之死的性质  B. 罪孳与死亡的连系  C. 信徒之死的涵养 第二章居间之境  A. 近代对于人死后在阴间生存光景的看法  B. 炼狱,以及炼狱中有两种境界的教义  C. 灵魂睡眠的教义  D. 寂灭说,以及有条件的不朽说  E. 死后仍有机会信主的信义  ‧一般末世论 第一章基督再临  A. 基督再临前的大事  B. 基督再临 第二章千禧年与复活  A. 千禧年的问题  B. 复活 第三章最后审判与末后光景  A. 最后审判  B. 末后光景   索引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7. 福音讲章.旧约
    Old Testament Evangelistic Sermons
    作者:钟马田(D. Martyn Lloyd-Jones)
    译者:钟越娜
    出版社:活泉
    内容简介
    钟马田牧师的讲章是为非信徒而预备的,他知道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基督徒,所以教会的首要职责,就是将福音信息传给未得救之人。在现今这个世代,要向人传福音并非易事。本书根据旧约经文,解答了传福音时可能遇见的难题。全书信息充满福音的大能,不仅可教导传道人或平信徒使用旧约经文向人传福音,并且可以介绍给非信徒,成为传福音的有力工具。 作者简介
    钟马田牧师(D.Martyn Lloyd-Jones),一生忠心事主,舍弃高薪的医职,欣然担负起传神话语的职事。他在解经讲道上有非凡的恩赐,许多讲章后来整理成书,成为众多基督徒灵命成长的极大帮助。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唯一的解释
    第二章 比努伊勒之前和之后--真悔改的证据
    第三章 比努伊勒--改变生命的遭遇
    第四章 认识福音
    第五章 虚假的安全感
    第六章 假神倾倒的那一刻
    第七章 罪是什么
    第八章 圣经心理学
    第九章 利用神
    第十章 人无法治愈的病
    第十一章 福音与天然人
    第十二章 评估旧与新
    第十三章 一个问题
    第十四章 错误的问题
    第十五章 四个人生画面
    第十六章 人为何拒绝神
    第十七章 警告之声
    第十八章 从蜃楼到基督
    第十九章 面对现实
    第二十章 奇妙的福音
    第二十一章 没有欢乐,就没有基督教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8. 四种爱 The Four Loves
      作者: C.S.路易斯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Four Loves
    译者: 汪咏梅
    出版年: 2007-12-1
    页数: 130
    定价: 1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路易斯著作系列
    ISBN: 9787561757086 内容简介
    本书为刘易斯的散文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作者文笔之优美、见解之精辟、学养之博大,实在令人佩服。书中深入探讨亲情、友情、爱情、圣爱,为普天下寻爱者不可错过的好书。 作者简介
    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
    他在一生中,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他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通俗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天路回归》、《地狱来信》、返璞归真》、《四种爱》等等。他一生著书逾30部,有学术著作。小说、诗集、童话,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支持者,时至今日,他的作品每年还在继续吸引浙成千上万的读者。
    目录
    中译本序(何光沪)/1
    引言/1
    物爱/1
    情爱/20
    友爱/44
    爱情/76
    仁爱/100
    译者后记/125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19. 痛苦的奥秘 THE PROBLEM OF PAIN 作者: C. S.路易斯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Problem of Pain
    译者: 林菡
    出版年: 2007-3
    页数: 137
    装帧: 平装
    丛书: 路易斯著作系列
    ISBN: 9787561751817 内容简介
    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当你经受痛苦时,你的人生哲学必将经受考验。既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人和动物还会遭遇痛苦?C.S.路易斯用饱含同情的笔触和丰富的洞见解开了这个谜题,他的书充满了希望、智慧和对人性的真实认识。 作者简介
    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
    他在一生中,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他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三是通俗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天路回归》、《地狱来信》、返璞归真》、《四种爱》等等。他一生著书逾30部,有学术著作。小说、诗集、童话,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支持者,时至今日,他的作品每年还在继续吸引浙成千上万的读者。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上帝的全能
    第二章 上帝的良善
    第三章 人类的邪恶
    第四章 人类的堕落
    第五章 人类的痛苦
    第六章 人类的痛苦(续编)
    第七章 地狱
    第八章 动物的痛苦
    第九章 天堂
    附录
    译后记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20. 和合译本圣经  
    内容简介
    于1904年,《浅文理和合译本》出版《新约》。《深文理和合译本》于1906年出版《新约》。1907年大会计划只译一部文理译本,于1919年出版《文理和合译本》。1906年,官话的翻译工作完成了《新约》;1919年,《旧约》的翻译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时,《圣经》译本名为《官话和合译本》,从此就成了现今大多数华语教会采用的和合本《圣经》。 作者简介
    圣经, 基督,耶稣基督,基督教,教会
    目录
    创世记
    创世记1
    创世记2
     创世记3
    创世记4
    创世记5
    创世记6
    创世记7
    创世记8
    创世记9
    创世记10
    创世记11
    创世记12
    创世记13
    创世记14
    创世记15
    创世记16
    创世记17
    创世记18
    创世记19
    创世记20
    创世记21
    创世记22
    创世记23
    创世记24
    创世记25
    创世记26
    创世记27
    创世记28
    创世记29
    创世记30
    创世记31
    创世记32
    创世记33
    创世记34
    创世记35
    创世记36
    创世记37
    创世记38
    创世记39
    创世记40
    创世记41
    创世记42
    创世记43
    创世记44
    创世记45
    创世记46
    创世记47
    创世记48
    创世记49
    创世记50
    出埃及记
    出埃及记1
    出埃及记2
    出埃及记3
    出埃及记4
    出埃及记5
    出埃及记6
    出埃及记7
    出埃及记8
    出埃及记9
    出埃及记10
    出埃及记11
    出埃及记12
    出埃及记13
    出埃及记14
    出埃及记15
    出埃及记16
    出埃及记17
    出埃及记18
    出埃及记19
    出埃及记20
    出埃及记21
    出埃及记22
    出埃及记23
    出埃及记24
    出埃及记25
    出埃及记26
    出埃及记27
    出埃及记28
    出埃及记29
    出埃及记30
    出埃及记31
    出埃及记32
    出埃及记33
    出埃及记34
    出埃及记35
    出埃及记36
    出埃及记37
    出埃及记38
    出埃及记39
    出埃及记40
    利未记
    利未记1
    利未记2
    利未记3
    利未记4
    利未记5
    利未记6
    利未记7
    利未记8
    利未记9
    利未记10
    利未记11
    利未记12
    利未记13
    利未记14
    利未记15
    利未记16
    利未记17
    利未记18
    利未记19
    利未记20
    利未记21
    利未记22
    利未记23
    利未记24
    利未记25
    利未记26
    利未记27
    民数记
    民数记1
    民数记2
    民数记3
    民数记4
    民数记5
    民数记6
    民数记7
    民数记8
    民数记9
    民数记10
    民数记11
    民数记12
    民数记13
    民数记14
    民数记15
    民数记16
    民数记17
    民数记18
    民数记19
    民数记20
    民数记21
    民数记22
    民数记23
    民数记24
    民数记25
    民数记26
    民数记27
    民数记28
    民数记29
    民数记30
    民数记31
    民数记32
    民数记33
    民数记34
    民数记35
    民数记36
    申命记
    申命记1
    申命记2
    申命记3
    申命记4
    申命记5
    申命记6
    申命记7
    申命记8
    申命记9
    申命记10
    申命记11
    申命记12
    申命记13
    申命记14
    申命记15
    申命记16
    申命记17
    申命记18
    申命记19
    申命记20
    申命记21
    申命记22
    申命记23
    申命记24
    申命记25
    申命记26
    申命记27
    申命记28
    申命记29
    申命记30
    申命记31
    申命记32
    申命记33
    申命记34
    约书亚记
    约书亚记1
    约书亚记2
    约书亚记3
    约书亚记4
    约书亚记5
    约书亚记6
    约书亚记7
    约书亚记8
    约书亚记9
    约书亚记10
    约书亚记11
    约书亚记12
    约书亚记13
    约书亚记14
    约书亚记15
    约书亚记16
    约书亚记17
    约书亚记18
    约书亚记19
    约书亚记20
    约书亚记21
    约书亚记22
    约书亚记23
    约书亚记24
    士师记
    士师记1
    士师记2
    士师记3
    士师记4
    士师记5
    士师记6
    士师记7
    士师记8
    士师记9
    士师记10
    士师记11
    士师记12
    士师记13
    士师记14
    士师记15
    士师记16
    士师记17
    士师记18
    士师记19
    士师记20
    士师记21
    路得记
    路得记1
    路得记2
    路得记3
    路得记4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记上1
    撒母耳记上2
    撒母耳记上3
    撒母耳记上4
    撒母耳记上5
    撒母耳记上6
    撒母耳记上7
    撒母耳记上8
    撒母耳记上9
    撒母耳记上10
    撒母耳记上11
    撒母耳记上12
    撒母耳记上13
    撒母耳记上14
    撒母耳记上15
    撒母耳记上16
    撒母耳记上17
    撒母耳记上18
    撒母耳记上19
    撒母耳记上20
    撒母耳记上21
    撒母耳记上22
    撒母耳记上23
    撒母耳记上24
    撒母耳记上25
    撒母耳记上26
    撒母耳记上27
    撒母耳记上28
    撒母耳记上29
    撒母耳记上30
    撒母耳记上31
    撒母耳记下
    撒母耳记下1
    撒母耳记下2
    撒母耳记下3
    撒母耳记下4
    撒母耳记下5
    撒母耳记下6
    撒母耳记下7
    撒母耳记下8
    撒母耳记下9
    撒母耳记下10
    撒母耳记下11
    撒母耳记下12
    撒母耳记下13
    撒母耳记下14
    撒母耳记下15
    撒母耳记下16
    撒母耳记下17
    撒母耳记下18
    撒母耳记下19
    撒母耳记下20
    撒母耳记下21
    撒母耳记下22
    撒母耳记下23
    撒母耳记下24
    列王记上
    列王记上1
    列王记上2
    列王记上3
    列王记上4
    列王记上5
    列王记上6
    列王记上7
    列王记上8
    列王记上9
    列王记上10
    列王记上11
    列王记上12
    列王记上13
    列王记上14
    列王记上15
    列王记上16
    列王记上17
    列王记上18
    列王记上19
    列王记上20
    列王记上21
    列王记上22
    列王记下
    列王记下1
    列王记下2
    列王记下3
    列王记下4
    列王记下5
    列王记下6
    列王记下7
    列王记下8
    列王记下9
    列王记下10
    列王记下11
    列王记下12
    列王记下13
    列王记下14
    列王记下15
    列王记下16
    列王记下17
    列王记下18
    列王记下19
    列王记下20
    列王记下21
    列王记下22
    列王记下23
    列王记下24
    列王记下25
    历代志上
    历代志上1
    历代志上2
    历代志上3
    历代志上4
    历代志上5
    历代志上6
    历代志上7
    历代志上8
    历代志上9
    历代志上10
    历代志上11
    历代志上12
    历代志上13
    历代志上14
    历代志上15
    历代志上16
    历代志上17
    历代志上18
    历代志上19
    历代志上20
    历代志上21
    历代志上22
    历代志上23
    历代志上24
    历代志上25
    历代志上26
    历代志上27
    历代志上28
    历代志上29
    历代志下
    历代志下1
    历代志下2
    历代志下3
    历代志下4
    历代志下5
    历代志下6
    历代志下7
    历代志下8
    历代志下9
    历代志下10
    历代志下11
    历代志下12
    历代志下13
    历代志下14
    历代志下15
    历代志下16
    历代志下17
    历代志下18
    历代志下19
    历代志下20
    历代志下21
    历代志下22
    历代志下23
    历代志下24
    历代志下25
    历代志下26
    历代志下27
    历代志下28
    历代志下29
    历代志下30
    历代志下31
    历代志下32
    历代志下33
    历代志下34
    历代志下35
    历代志下36
    以斯拉记
    以斯拉记1
    以斯拉记2
    以斯拉记3
    以斯拉记4
    以斯拉记5
    以斯拉记6
    以斯拉记7
    以斯拉记8
    以斯拉记9
    以斯拉记10
    尼希米记
    尼希米记1
    尼希米记2
    尼希米记3
    尼希米记4
    尼希米记5
    尼希米记6
    尼希米记7
    尼希米记8
    尼希米记9
    尼希米记10
    尼希米记11
    尼希米记12
    尼希米记13
    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1
    以斯帖记2
    以斯帖记3
    以斯帖记4
    以斯帖记5
    以斯帖记6
    以斯帖记7
    以斯帖记8
    以斯帖记9
    以斯帖记10
    约伯记
    约伯记1
    约伯记2
    约伯记3
    约伯记4
    约伯记5
    约伯记6
    约伯记7
    约伯记8
    约伯记9
    约伯记10
    约伯记11
    约伯记12
    约伯记13
    约伯记14
    约伯记15
    约伯记16
    约伯记17
    约伯记18
    约伯记19
    约伯记20
    约伯记21
    约伯记22
    约伯记23
    约伯记24
    约伯记25
    约伯记26
    约伯记27
    约伯记28
    约伯记29
    约伯记30
    约伯记31
    约伯记32
    约伯记33
    约伯记34
    约伯记35
    约伯记36
    约伯记37
    约伯记38
    约伯记39
    约伯记40
    约伯记41
    约伯记42
    诗篇
    诗篇1
    诗篇2
    诗篇3
    诗篇4
    诗篇5
    诗篇6
    诗篇7
    诗篇8
    诗篇9
    诗篇10
    诗篇11
    诗篇12
    诗篇13
    诗篇14
    诗篇15
    诗篇16
    诗篇17
    诗篇18
    诗篇19
    诗篇20
    诗篇21
    诗篇22
    诗篇23
    诗篇24
    诗篇25
    诗篇26
    诗篇27
    诗篇28
    诗篇29
    诗篇30
    诗篇31
    诗篇32
    诗篇33
    诗篇34
    诗篇35
    诗篇36
    诗篇37
    诗篇38
    诗篇39
    诗篇40
    诗篇41
    诗篇42
    诗篇43
    诗篇44
    诗篇45
    诗篇46
    诗篇47
    诗篇48
    诗篇49
    诗篇50
    诗篇51
    诗篇52
    诗篇53
    诗篇54
    诗篇55
    诗篇56
    诗篇57
    诗篇58
    诗篇59
    诗篇60
    诗篇61
    诗篇62
    诗篇63
    诗篇64
    诗篇65
    诗篇66
    诗篇67
    诗篇68
    诗篇69
    诗篇70
    诗篇71
    诗篇72
    诗篇73
    诗篇74
    诗篇75
    诗篇76
    诗篇77
    诗篇78
    诗篇79
    诗篇80
    诗篇81
    诗篇82
    诗篇83
    诗篇84
    诗篇85
    诗篇86
    诗篇87
    诗篇88
    诗篇89
    诗篇90
    诗篇91
    诗篇92
    诗篇93
    诗篇94
    诗篇95
    诗篇96
    诗篇97
    诗篇98
    诗篇99
    诗篇100
    诗篇101
    诗篇102
    诗篇103
    诗篇104
    诗篇105
    诗篇106
    诗篇107
    诗篇108
    诗篇109
    诗篇110
    诗篇111
    诗篇112
    诗篇113
    诗篇114
    诗篇115
    诗篇116
    诗篇117
    诗篇118
    诗篇119
    诗篇120
    诗篇121
    诗篇122
    诗篇123
    诗篇124
    诗篇125
    诗篇126
    诗篇127
    诗篇128
    诗篇129
    诗篇130
    诗篇131
    诗篇132
    诗篇133
    诗篇134
    诗篇135
    诗篇136
    诗篇137
    诗篇138
    诗篇139
    诗篇140
    诗篇141
    诗篇142
    诗篇143
    诗篇144
    诗篇145
    诗篇146
    诗篇147
    诗篇148
    诗篇149
    诗篇150
    箴言
    箴言1
    箴言2
    箴言3
    箴言4
    箴言5
    箴言6
    箴言7
    箴言8
    箴言9
    箴言10
    箴言11
    箴言12
    箴言13
    箴言14
    箴言15
    箴言16
    箴言17
    箴言18
    箴言19
    箴言20
    箴言21
    箴言22
    箴言23
    箴言24
    箴言25
    箴言26
    箴言27
    箴言28
    箴言29
    箴言30
    箴言31
    传道书
    传道书1
    传道书2
    传道书3
    传道书4
    传道书5
    传道书6
    传道书7
    传道书8
    传道书9
    传道书10
    传道书11
    传道书12
    雅歌
    雅歌1
    雅歌2
    雅歌3
    雅歌4
    雅歌5
    雅歌6
    雅歌7
    雅歌8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1
    以赛亚书2
    以赛亚书3
    以赛亚书4
    以赛亚书5
    以赛亚书6
    以赛亚书7
    以赛亚书8
    以赛亚书9
    以赛亚书10
    以赛亚书11
    以赛亚书12
    以赛亚书13
    以赛亚书14
    以赛亚书15
    以赛亚书16
    以赛亚书17
    以赛亚书18
    以赛亚书19
    以赛亚书20
    以赛亚书21
    以赛亚书22
    以赛亚书23
    以赛亚书24
    以赛亚书25
    以赛亚书26
    以赛亚书27
    以赛亚书28
    以赛亚书29
    以赛亚书30
    以赛亚书31
    以赛亚书32
    以赛亚书33
    以赛亚书34
    以赛亚书35
    以赛亚书36
    以赛亚书37
    以赛亚书38
    以赛亚书39
    以赛亚书40
    以赛亚书41
    以赛亚书42
    以赛亚书43
    以赛亚书44
    以赛亚书45
    以赛亚书46
    以赛亚书47
    以赛亚书48
    以赛亚书49
    以赛亚书50
    以赛亚书51
    以赛亚书52
    以赛亚书53
    以赛亚书54
    以赛亚书55
    以赛亚书56
    以赛亚书57
    以赛亚书58
    以赛亚书59
    以赛亚书60
    以赛亚书61
    以赛亚书62
    以赛亚书63
    以赛亚书64
    以赛亚书65
    以赛亚书66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1
    耶利米书2
    耶利米书3
    耶利米书4
    耶利米书5
    耶利米书6
    耶利米书7
    耶利米书8
    耶利米书9
    耶利米书10
    耶利米书11
    耶利米书12
    耶利米书13
    耶利米书14
    耶利米书15
    耶利米书16
    耶利米书17
    耶利米书18
    耶利米书19
    耶利米书20
    耶利米书21
    耶利米书22
    耶利米书23
    耶利米书24
    耶利米书25
    耶利米书26
    耶利米书27
    耶利米书28
    耶利米书29
    耶利米书30
    耶利米书31
    耶利米书32
    耶利米书33
    耶利米书34
    耶利米书35
    耶利米书36
    耶利米书37
    耶利米书38
    耶利米书39
    耶利米书40
    耶利米书41
    耶利米书42
    耶利米书43
    耶利米书44
    耶利米书45
    耶利米书46
    耶利米书47
    耶利米书48
    耶利米书49
    耶利米书50
    耶利米书51
    耶利米书52
    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哀歌1
    耶利米哀歌2
    耶利米哀歌3
    耶利米哀歌4
    耶利米哀歌5
    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1
    以西结书2
    以西结书3
    以西结书4
    以西结书5
    以西结书6
    以西结书7
    以西结书8
    以西结书9
    以西结书10
    以西结书11
    以西结书12
    以西结书13
    以西结书14
    以西结书15
    以西结书16
    以西结书17
    以西结书18
    以西结书19
    以西结书20
    以西结书21
    以西结书22
    以西结书23
    以西结书24
    以西结书25
    以西结书26
    以西结书27
    以西结书28
    以西结书29
    以西结书30
    以西结书31
    以西结书32
    以西结书33
    以西结书34
    以西结书35
    以西结书36
    以西结书37
    以西结书38
    以西结书39
    以西结书40
    以西结书41
    以西结书42
    以西结书43
    以西结书44
    以西结书45
    以西结书46
    以西结书47
    以西结书48
    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1
    但以理书2
    但以理书3
    但以理书4
    但以理书5
    但以理书6
    但以理书7
    但以理书8
    但以理书9
    但以理书10
    但以理书11
    但以理书12
    何西阿书
    何西阿书1
    何西阿书2
    何西阿书3
    何西阿书4
    何西阿书5
    何西阿书6
    何西阿书7
    何西阿书8
    何西阿书9
    何西阿书10
    何西阿书11
    何西阿书12
    何西阿书13
    何西阿书14
    约珥书
    约珥书1
    约珥书2
    约珥书3
    阿摩司书
    阿摩司书1
    阿摩司书2
    阿摩司书3
    阿摩司书4
    阿摩司书5
    阿摩司书6
    阿摩司书7
    阿摩司书8
    阿摩司书9
    俄巴底亚书
    俄巴底亚书1
    约拿书
    约拿书1
    约拿书2
    约拿书3
    约拿书4
    弥迦书
    弥迦书1
    弥迦书2
    弥迦书3
    弥迦书4
    弥迦书5
    弥迦书6
    弥迦书7
    那鸿书
    那鸿书1
    那鸿书2
    那鸿书3
    哈巴谷书
    哈巴谷书1
    哈巴谷书2
    哈巴谷书3
    西番雅书
    西番雅书1
    西番雅书2
    西番雅书3
    哈该书
    哈该书1
    哈该书2
    撒迦利亚书
    撒迦利亚书1
    撒迦利亚书2
    撒迦利亚书3
    撒迦利亚书4
    撒迦利亚书5
    撒迦利亚书6
    撒迦利亚书7
    撒迦利亚书8
    撒迦利亚书9
    撒迦利亚书10
    撒迦利亚书11
    撒迦利亚书12
    撒迦利亚书13
    撒迦利亚书14
    玛拉基书
    玛拉基书1
    玛拉基书2
    玛拉基书3
    玛拉基书4
    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1
    马太福音2
    马太福音3
    马太福音4
    马太福音5
    马太福音6
    马太福音7
    马太福音8
    马太福音9
    马太福音10
    马太福音11
    马太福音12
    马太福音13
    马太福音14
    马太福音15
    马太福音16
    马太福音17
    马太福音18
    马太福音19
    马太福音20
    马太福音21
    马太福音22
    马太福音23
    马太福音24
    马太福音25
    马太福音26
    马太福音27
    马太福音28
    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1
    马可福音2
    马可福音3
    马可福音4
    马可福音5
    马可福音6
    马可福音7
    马可福音8
    马可福音9
    马可福音10
    马可福音11
    马可福音12
    马可福音13
    马可福音14
    马可福音15
    马可福音16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1
    路加福音2
    路加福音3
    路加福音4
    路加福音5
    路加福音6
    路加福音7
    路加福音8
    路加福音9
    路加福音10
    路加福音11
    路加福音12
    路加福音13
    路加福音14
    路加福音15
    路加福音16
    路加福音17
    路加福音18
    路加福音19
    路加福音20
    路加福音21
    路加福音22
    路加福音23
    路加福音24
    约翰福音
    约翰福音1
    约翰福音2
    约翰福音3
    约翰福音4
    约翰福音5
    约翰福音6
    约翰福音7
    约翰福音8
    约翰福音9
    约翰福音10
    约翰福音11
    约翰福音12
    约翰福音13
    约翰福音14
    约翰福音15
    约翰福音16
    约翰福音17
    约翰福音18
    约翰福音19
    约翰福音20
    约翰福音21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1
    使徒行传2
    使徒行传3
    使徒行传4
    使徒行传5
    使徒行传6
    使徒行传7
    使徒行传8
    使徒行传9
    使徒行传10
    使徒行传11
    使徒行传12
    使徒行传13
    使徒行传14
    使徒行传15
    使徒行传16
    使徒行传17
    使徒行传18
    使徒行传19
    使徒行传20
    使徒行传21
    使徒行传22
    使徒行传23
    使徒行传24
    使徒行传25
    使徒行传26
    使徒行传27
    使徒行传28
    罗马书
    罗马书1
    罗马书2
    罗马书3
    罗马书4
    罗马书5
    罗马书6
    罗马书7
    罗马书8
    罗马书9
    罗马书10
    罗马书11
    罗马书12
    罗马书13
    罗马书14
    罗马书15
    罗马书16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前书1
    哥林多前书2
    哥林多前书3
    哥林多前书4
    哥林多前书5
    哥林多前书6
    哥林多前书7
    哥林多前书8
    哥林多前书9
    哥林多前书10
    哥林多前书11
    哥林多前书12
    哥林多前书13
    哥林多前书14
    哥林多前书15
    哥林多前书16
    哥林多后书
    哥林多后书1
    哥林多后书2
    哥林多后书3
    哥林多后书4
    哥林多后书5
    哥林多后书6
    哥林多后书7
    哥林多后书8
    哥林多后书9
    哥林多后书10
    哥林多后书11
    哥林多后书12
    哥林多后书13
    加拉太书
    加拉太书1
    加拉太书2
    加拉太书3
    加拉太书4
    加拉太书5
    加拉太书6
    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1
    以弗所书2
    以弗所书3
    以弗所书4
    以弗所书5
    以弗所书6
    腓立比书
    腓立比书1
    腓立比书2
    腓立比书3
    腓立比书4
    歌罗西书
    歌罗西书1
    歌罗西书2
    歌罗西书3
    歌罗西书4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1
    帖撒罗尼迦前书2
    帖撒罗尼迦前书3
    帖撒罗尼迦前书4
    帖撒罗尼迦前书5
    帖撒罗尼迦后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1
    帖撒罗尼迦后书2
    帖撒罗尼迦后书3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前书1
    提摩太前书2
    提摩太前书3
    提摩太前书4
    提摩太前书5
    提摩太前书6
    提摩太后书
    提摩太后书1
    提摩太后书2
    提摩太后书3
    提摩太后书4
    提多书
    提多书1
    提多书2
    提多书3
    腓利门书
    腓利门书1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1
    希伯来书2
    希伯来书3
    希伯来书4
    希伯来书5
    希伯来书6
    希伯来书7
    希伯来书8
    希伯来书9
    希伯来书10
    希伯来书11
    希伯来书12
    希伯来书13
    雅各书
    雅各书1
    雅各书2
    雅各书3
    雅各书4
    雅各书5
    彼得前书
    彼得前书1
    彼得前书2
    彼得前书3
    彼得前书4
    彼得前书5
    彼得后书
    彼得后书1
    彼得后书2
    彼得后书3
    约翰一书
    约翰一书1
    约翰一书2
    约翰一书3
    约翰一书4
    约翰一书5
    约翰二书
    约翰二书1
    约翰三书
    约翰三书1
    犹大书
    犹大书1
    启示录
    启示录1
    启示录2
    启示录3
    启示录4
    启示录5
    启示录6
    启示录7
    启示录8
    启示录9
    启示录10
    启示录11
    启示录12
    启示录13
    启示录14
    启示录15
    启示录16
    启示录17
    启示录18
    启示录19
    启示录20
    启示录21
    启示录22
    点击下载(密码:x1gx)
    1 0
  21. 和合译本圣经  
    内容简介
    于1904年,《浅文理和合译本》出版《新约》。《深文理和合译本》于1906年出版《新约》。1907年大会计划只译一部文理译本,于1919年出版《文理和合译本》。1906年,官话的翻译工作完成了《新约》;1919年,《旧约》的翻译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时,《圣经》译本名为《官话和合译本》,从此就成了现今大多数华语教会采用的和合本《圣经》。 作者简介
    圣经, 基督,耶稣基督,基督教,教会
    目录
    创世记 创世记1 创世记2 创世记3 创世记4 创世记5 创世记6 创世记7 创世记8 创世记9 创世记10 创世记11 创世记12 创世记13 创世记14 创世记15 创世记16 创世记17 创世记18 创世记19 创世记20 创世记21 创世记22 创世记23 创世记24 创世记25 创世记26 创世记27 创世记28 创世记29 创世记30 创世记31 创世记32 创世记33 创世记34 创世记35 创世记36 创世记37 创世记38 创世记39 创世记40 创世记41 创世记42 创世记43 创世记44 创世记45 创世记46 创世记47 创世记48 创世记49 创世记50 出埃及记 出埃及记1 出埃及记2 出埃及记3 出埃及记4 出埃及记5 出埃及记6 出埃及记7 出埃及记8 出埃及记9 出埃及记10 出埃及记11 出埃及记12 出埃及记13 出埃及记14 出埃及记15 出埃及记16 出埃及记17 出埃及记18 出埃及记19 出埃及记20 出埃及记21 出埃及记22 出埃及记23 出埃及记24 出埃及记25 出埃及记26 出埃及记27 出埃及记28 出埃及记29 出埃及记30 出埃及记31 出埃及记32 出埃及记33 出埃及记34 出埃及记35 出埃及记36 出埃及记37 出埃及记38 出埃及记39 出埃及记40 利未记 利未记1 利未记2 利未记3 利未记4 利未记5 利未记6 利未记7 利未记8 利未记9 利未记10 利未记11 利未记12 利未记13 利未记14 利未记15 利未记16 利未记17 利未记18 利未记19 利未记20 利未记21 利未记22 利未记23 利未记24 利未记25 利未记26 利未记27 民数记 民数记1 民数记2 民数记3 民数记4 民数记5 民数记6 民数记7 民数记8 民数记9 民数记10 民数记11 民数记12 民数记13 民数记14 民数记15 民数记16 民数记17 民数记18 民数记19 民数记20 民数记21 民数记22 民数记23 民数记24 民数记25 民数记26 民数记27 民数记28 民数记29 民数记30 民数记31 民数记32 民数记33 民数记34 民数记35 民数记36 申命记 申命记1 申命记2 申命记3 申命记4 申命记5 申命记6 申命记7 申命记8 申命记9 申命记10 申命记11 申命记12 申命记13 申命记14 申命记15 申命记16 申命记17 申命记18 申命记19 申命记20 申命记21 申命记22 申命记23 申命记24 申命记25 申命记26 申命记27 申命记28 申命记29 申命记30 申命记31 申命记32 申命记33 申命记34 约书亚记 约书亚记1 约书亚记2 约书亚记3 约书亚记4 约书亚记5 约书亚记6 约书亚记7 约书亚记8 约书亚记9 约书亚记10 约书亚记11 约书亚记12 约书亚记13 约书亚记14 约书亚记15 约书亚记16 约书亚记17 约书亚记18 约书亚记19 约书亚记20 约书亚记21 约书亚记22 约书亚记23 约书亚记24 士师记 士师记1 士师记2 士师记3 士师记4 士师记5 士师记6 士师记7 士师记8 士师记9 士师记10 士师记11 士师记12 士师记13 士师记14 士师记15 士师记16 士师记17 士师记18 士师记19 士师记20 士师记21 路得记 路得记1 路得记2 路得记3 路得记4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记上1 撒母耳记上2 撒母耳记上3 撒母耳记上4 撒母耳记上5 撒母耳记上6 撒母耳记上7 撒母耳记上8 撒母耳记上9 撒母耳记上10 撒母耳记上11 撒母耳记上12 撒母耳记上13 撒母耳记上14 撒母耳记上15 撒母耳记上16 撒母耳记上17 撒母耳记上18 撒母耳记上19 撒母耳记上20 撒母耳记上21 撒母耳记上22 撒母耳记上23 撒母耳记上24 撒母耳记上25 撒母耳记上26 撒母耳记上27 撒母耳记上28 撒母耳记上29 撒母耳记上30 撒母耳记上31 撒母耳记下 撒母耳记下1 撒母耳记下2 撒母耳记下3 撒母耳记下4 撒母耳记下5 撒母耳记下6 撒母耳记下7 撒母耳记下8 撒母耳记下9 撒母耳记下10 撒母耳记下11 撒母耳记下12 撒母耳记下13 撒母耳记下14 撒母耳记下15 撒母耳记下16 撒母耳记下17 撒母耳记下18 撒母耳记下19 撒母耳记下20 撒母耳记下21 撒母耳记下22 撒母耳记下23 撒母耳记下24 列王记上 列王记上1 列王记上2 列王记上3 列王记上4 列王记上5 列王记上6 列王记上7 列王记上8 列王记上9 列王记上10 列王记上11 列王记上12 列王记上13 列王记上14 列王记上15 列王记上16 列王记上17 列王记上18 列王记上19 列王记上20 列王记上21 列王记上22 列王记下 列王记下1 列王记下2 列王记下3 列王记下4 列王记下5 列王记下6 列王记下7 列王记下8 列王记下9 列王记下10 列王记下11 列王记下12 列王记下13 列王记下14 列王记下15 列王记下16 列王记下17 列王记下18 列王记下19 列王记下20 列王记下21 列王记下22 列王记下23 列王记下24 列王记下25 历代志上 历代志上1 历代志上2 历代志上3 历代志上4 历代志上5 历代志上6 历代志上7 历代志上8 历代志上9 历代志上10 历代志上11 历代志上12 历代志上13 历代志上14 历代志上15 历代志上16 历代志上17 历代志上18 历代志上19 历代志上20 历代志上21 历代志上22 历代志上23 历代志上24 历代志上25 历代志上26 历代志上27 历代志上28 历代志上29 历代志下 历代志下1 历代志下2 历代志下3 历代志下4 历代志下5 历代志下6 历代志下7 历代志下8 历代志下9 历代志下10 历代志下11 历代志下12 历代志下13 历代志下14 历代志下15 历代志下16 历代志下17 历代志下18 历代志下19 历代志下20 历代志下21 历代志下22 历代志下23 历代志下24 历代志下25 历代志下26 历代志下27 历代志下28 历代志下29 历代志下30 历代志下31 历代志下32 历代志下33 历代志下34 历代志下35 历代志下36 以斯拉记 以斯拉记1 以斯拉记2 以斯拉记3 以斯拉记4 以斯拉记5 以斯拉记6 以斯拉记7 以斯拉记8 以斯拉记9 以斯拉记10 尼希米记 尼希米记1 尼希米记2 尼希米记3 尼希米记4 尼希米记5 尼希米记6 尼希米记7 尼希米记8 尼希米记9 尼希米记10 尼希米记11 尼希米记12 尼希米记13 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1 以斯帖记2 以斯帖记3 以斯帖记4 以斯帖记5 以斯帖记6 以斯帖记7 以斯帖记8 以斯帖记9 以斯帖记10 约伯记 约伯记1 约伯记2 约伯记3 约伯记4 约伯记5 约伯记6 约伯记7 约伯记8 约伯记9 约伯记10 约伯记11 约伯记12 约伯记13 约伯记14 约伯记15 约伯记16 约伯记17 约伯记18 约伯记19 约伯记20 约伯记21 约伯记22 约伯记23 约伯记24 约伯记25 约伯记26 约伯记27 约伯记28 约伯记29 约伯记30 约伯记31 约伯记32 约伯记33 约伯记34 约伯记35 约伯记36 约伯记37 约伯记38 约伯记39 约伯记40 约伯记41 约伯记42 诗篇 诗篇1 诗篇2 诗篇3 诗篇4 诗篇5 诗篇6 诗篇7 诗篇8 诗篇9 诗篇10 诗篇11 诗篇12 诗篇13 诗篇14 诗篇15 诗篇16 诗篇17 诗篇18 诗篇19 诗篇20 诗篇21 诗篇22 诗篇23 诗篇24 诗篇25 诗篇26 诗篇27 诗篇28 诗篇29 诗篇30 诗篇31 诗篇32 诗篇33 诗篇34 诗篇35 诗篇36 诗篇37 诗篇38 诗篇39 诗篇40 诗篇41 诗篇42 诗篇43 诗篇44 诗篇45 诗篇46 诗篇47 诗篇48 诗篇49 诗篇50 诗篇51 诗篇52 诗篇53 诗篇54 诗篇55 诗篇56 诗篇57 诗篇58 诗篇59 诗篇60 诗篇61 诗篇62 诗篇63 诗篇64 诗篇65 诗篇66 诗篇67 诗篇68 诗篇69 诗篇70 诗篇71 诗篇72 诗篇73 诗篇74 诗篇75 诗篇76 诗篇77 诗篇78 诗篇79 诗篇80 诗篇81 诗篇82 诗篇83 诗篇84 诗篇85 诗篇86 诗篇87 诗篇88 诗篇89 诗篇90 诗篇91 诗篇92 诗篇93 诗篇94 诗篇95 诗篇96 诗篇97 诗篇98 诗篇99 诗篇100 诗篇101 诗篇102 诗篇103 诗篇104 诗篇105 诗篇106 诗篇107 诗篇108 诗篇109 诗篇110 诗篇111 诗篇112 诗篇113 诗篇114 诗篇115 诗篇116 诗篇117 诗篇118 诗篇119 诗篇120 诗篇121 诗篇122 诗篇123 诗篇124 诗篇125 诗篇126 诗篇127 诗篇128 诗篇129 诗篇130 诗篇131 诗篇132 诗篇133 诗篇134 诗篇135 诗篇136 诗篇137 诗篇138 诗篇139 诗篇140 诗篇141 诗篇142 诗篇143 诗篇144 诗篇145 诗篇146 诗篇147 诗篇148 诗篇149 诗篇150 箴言 箴言1 箴言2 箴言3 箴言4 箴言5 箴言6 箴言7 箴言8 箴言9 箴言10 箴言11 箴言12 箴言13 箴言14 箴言15 箴言16 箴言17 箴言18 箴言19 箴言20 箴言21 箴言22 箴言23 箴言24 箴言25 箴言26 箴言27 箴言28 箴言29 箴言30 箴言31 传道书 传道书1 传道书2 传道书3 传道书4 传道书5 传道书6 传道书7 传道书8 传道书9 传道书10 传道书11 传道书12 雅歌 雅歌1 雅歌2 雅歌3 雅歌4 雅歌5 雅歌6 雅歌7 雅歌8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1 以赛亚书2 以赛亚书3 以赛亚书4 以赛亚书5 以赛亚书6 以赛亚书7 以赛亚书8 以赛亚书9 以赛亚书10 以赛亚书11 以赛亚书12 以赛亚书13 以赛亚书14 以赛亚书15 以赛亚书16 以赛亚书17 以赛亚书18 以赛亚书19 以赛亚书20 以赛亚书21 以赛亚书22 以赛亚书23 以赛亚书24 以赛亚书25 以赛亚书26 以赛亚书27 以赛亚书28 以赛亚书29 以赛亚书30 以赛亚书31 以赛亚书32 以赛亚书33 以赛亚书34 以赛亚书35 以赛亚书36 以赛亚书37 以赛亚书38 以赛亚书39 以赛亚书40 以赛亚书41 以赛亚书42 以赛亚书43 以赛亚书44 以赛亚书45 以赛亚书46 以赛亚书47 以赛亚书48 以赛亚书49 以赛亚书50 以赛亚书51 以赛亚书52 以赛亚书53 以赛亚书54 以赛亚书55 以赛亚书56 以赛亚书57 以赛亚书58 以赛亚书59 以赛亚书60 以赛亚书61 以赛亚书62 以赛亚书63 以赛亚书64 以赛亚书65 以赛亚书66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1 耶利米书2 耶利米书3 耶利米书4 耶利米书5 耶利米书6 耶利米书7 耶利米书8 耶利米书9 耶利米书10 耶利米书11 耶利米书12 耶利米书13 耶利米书14 耶利米书15 耶利米书16 耶利米书17 耶利米书18 耶利米书19 耶利米书20 耶利米书21 耶利米书22 耶利米书23 耶利米书24 耶利米书25 耶利米书26 耶利米书27 耶利米书28 耶利米书29 耶利米书30 耶利米书31 耶利米书32 耶利米书33 耶利米书34 耶利米书35 耶利米书36 耶利米书37 耶利米书38 耶利米书39 耶利米书40 耶利米书41 耶利米书42 耶利米书43 耶利米书44 耶利米书45 耶利米书46 耶利米书47 耶利米书48 耶利米书49 耶利米书50 耶利米书51 耶利米书52 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哀歌1 耶利米哀歌2 耶利米哀歌3 耶利米哀歌4 耶利米哀歌5 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1 以西结书2 以西结书3 以西结书4 以西结书5 以西结书6 以西结书7 以西结书8 以西结书9 以西结书10 以西结书11 以西结书12 以西结书13 以西结书14 以西结书15 以西结书16 以西结书17 以西结书18 以西结书19 以西结书20 以西结书21 以西结书22 以西结书23 以西结书24 以西结书25 以西结书26 以西结书27 以西结书28 以西结书29 以西结书30 以西结书31 以西结书32 以西结书33 以西结书34 以西结书35 以西结书36 以西结书37 以西结书38 以西结书39 以西结书40 以西结书41 以西结书42 以西结书43 以西结书44 以西结书45 以西结书46 以西结书47 以西结书48 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1 但以理书2 但以理书3 但以理书4 但以理书5 但以理书6 但以理书7 但以理书8 但以理书9 但以理书10 但以理书11 但以理书12 何西阿书 何西阿书1 何西阿书2 何西阿书3 何西阿书4 何西阿书5 何西阿书6 何西阿书7 何西阿书8 何西阿书9 何西阿书10 何西阿书11 何西阿书12 何西阿书13 何西阿书14 约珥书 约珥书1 约珥书2 约珥书3 阿摩司书 阿摩司书1 阿摩司书2 阿摩司书3 阿摩司书4 阿摩司书5 阿摩司书6 阿摩司书7 阿摩司书8 阿摩司书9 俄巴底亚书 俄巴底亚书1 约拿书 约拿书1 约拿书2 约拿书3 约拿书4 弥迦书 弥迦书1 弥迦书2 弥迦书3 弥迦书4 弥迦书5 弥迦书6 弥迦书7 那鸿书 那鸿书1 那鸿书2 那鸿书3 哈巴谷书 哈巴谷书1 哈巴谷书2 哈巴谷书3 西番雅书 西番雅书1 西番雅书2 西番雅书3 哈该书 哈该书1 哈该书2 撒迦利亚书 撒迦利亚书1 撒迦利亚书2 撒迦利亚书3 撒迦利亚书4 撒迦利亚书5 撒迦利亚书6 撒迦利亚书7 撒迦利亚书8 撒迦利亚书9 撒迦利亚书10 撒迦利亚书11 撒迦利亚书12 撒迦利亚书13 撒迦利亚书14 玛拉基书 玛拉基书1 玛拉基书2 玛拉基书3 玛拉基书4 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1 马太福音2 马太福音3 马太福音4 马太福音5 马太福音6 马太福音7 马太福音8 马太福音9 马太福音10 马太福音11 马太福音12 马太福音13 马太福音14 马太福音15 马太福音16 马太福音17 马太福音18 马太福音19 马太福音20 马太福音21 马太福音22 马太福音23 马太福音24 马太福音25 马太福音26 马太福音27 马太福音28 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1 马可福音2 马可福音3 马可福音4 马可福音5 马可福音6 马可福音7 马可福音8 马可福音9 马可福音10 马可福音11 马可福音12 马可福音13 马可福音14 马可福音15 马可福音16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1 路加福音2 路加福音3 路加福音4 路加福音5 路加福音6 路加福音7 路加福音8 路加福音9 路加福音10 路加福音11 路加福音12 路加福音13 路加福音14 路加福音15 路加福音16 路加福音17 路加福音18 路加福音19 路加福音20 路加福音21 路加福音22 路加福音23 路加福音24 约翰福音 约翰福音1 约翰福音2 约翰福音3 约翰福音4 约翰福音5 约翰福音6 约翰福音7 约翰福音8 约翰福音9 约翰福音10 约翰福音11 约翰福音12 约翰福音13 约翰福音14 约翰福音15 约翰福音16 约翰福音17 约翰福音18 约翰福音19 约翰福音20 约翰福音21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1 使徒行传2 使徒行传3 使徒行传4 使徒行传5 使徒行传6 使徒行传7 使徒行传8 使徒行传9 使徒行传10 使徒行传11 使徒行传12 使徒行传13 使徒行传14 使徒行传15 使徒行传16 使徒行传17 使徒行传18 使徒行传19 使徒行传20 使徒行传21 使徒行传22 使徒行传23 使徒行传24 使徒行传25 使徒行传26 使徒行传27 使徒行传28 罗马书 罗马书1 罗马书2 罗马书3 罗马书4 罗马书5 罗马书6 罗马书7 罗马书8 罗马书9 罗马书10 罗马书11 罗马书12 罗马书13 罗马书14 罗马书15 罗马书16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前书1 哥林多前书2 哥林多前书3 哥林多前书4 哥林多前书5 哥林多前书6 哥林多前书7 哥林多前书8 哥林多前书9 哥林多前书10 哥林多前书11 哥林多前书12 哥林多前书13 哥林多前书14 哥林多前书15 哥林多前书16 哥林多后书 哥林多后书1 哥林多后书2 哥林多后书3 哥林多后书4 哥林多后书5 哥林多后书6 哥林多后书7 哥林多后书8 哥林多后书9 哥林多后书10 哥林多后书11 哥林多后书12 哥林多后书13 加拉太书 加拉太书1 加拉太书2 加拉太书3 加拉太书4 加拉太书5 加拉太书6 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1 以弗所书2 以弗所书3 以弗所书4 以弗所书5 以弗所书6 腓立比书 腓立比书1 腓立比书2 腓立比书3 腓立比书4 歌罗西书 歌罗西书1 歌罗西书2 歌罗西书3 歌罗西书4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1 帖撒罗尼迦前书2 帖撒罗尼迦前书3 帖撒罗尼迦前书4 帖撒罗尼迦前书5 帖撒罗尼迦后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1 帖撒罗尼迦后书2 帖撒罗尼迦后书3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前书1 提摩太前书2 提摩太前书3 提摩太前书4 提摩太前书5 提摩太前书6 提摩太后书 提摩太后书1 提摩太后书2 提摩太后书3 提摩太后书4 提多书 提多书1 提多书2 提多书3 腓利门书 腓利门书1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1 希伯来书2 希伯来书3 希伯来书4 希伯来书5 希伯来书6 希伯来书7 希伯来书8 希伯来书9 希伯来书10 希伯来书11 希伯来书12 希伯来书13 雅各书 雅各书1 雅各书2 雅各书3 雅各书4 雅各书5 彼得前书 彼得前书1 彼得前书2 彼得前书3 彼得前书4 彼得前书5 彼得后书 彼得后书1 彼得后书2 彼得后书3 约翰一书 约翰一书1 约翰一书2 约翰一书3 约翰一书4 约翰一书5 约翰二书 约翰二书1 约翰三书 约翰三书1 犹大书 犹大书1 启示录 启示录1 启示录2 启示录3 启示录4 启示录5 启示录6 启示录7 启示录8 启示录9 启示录10 启示录11 启示录12 启示录13 启示录14 启示录15 启示录16 启示录17 启示录18 启示录19 启示录20 启示录21 启示录22     点击下载(密码:x1gx)
    0 0
  22. 永恒入侵时间 Eternity Invading Time 出版社:天恩
    作者:瑞尼.麦克林( Renny McLean )
    译者:张运帆
    产品编号:9789574170517
    出版日期:2010-3-1
    尺寸:150*210 mm
    页数:288页
    内容简介
    出入永恒的领域,进入超自然的事奉!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变动世界,黑暗的权势骄傲地宣称,它们的灵媒可看见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而教会则虚弱不堪,缺乏神迹奇事和异能。从这样的景况我们要走到哪里去?本书的信息、经文引论,皆力道十足,开人灵眼;帮助读者借着启示和信心进入「灵」的领域,明白神所宣告的事。你将被挑战,从永恒的领域向时间说话;你将要学习,在事奉中行使神迹的原则,经历神所应许给你那「更大的事」! 作者简介
    瑞尼.麦克林(Renny McLean),在美国伦敦(London )出生成长,拥有少见的加勒比海及犹太后裔的血统,结婚已有二十二年,育有三个孩子,现在住在德州的连拉斯市议员Dallas),他和妻子一起成立了全球荣耀事工(Global Glory. Inc),瑞民透过与圣灵现在运行的工作而带出「信心是现在」的信息。
    目录
    1. 我的童年 2. 时间的创造 3. 先知性异象的领域 4. 看见神迹的领域 5. 在全地有一个新的声音 6. 基督身体的遗传基因 7. 三层天及居住在其上的 8. 永恒!信心达到神的时区 9. 对时间的主权 10. 打破时间的律 11. 心意更新变化 12. 宗教效法认同了世界 13. 突破 14. 荣耀的知识 15. 认识属灵的领域 16. 圣灵超自然的领域 17. 我们信心的宇宙 18. 除去宗教的教义 19. 重要的是心 20. 复兴与丰收     点击下载(密码:x1gx)
    1 0
  23. 《新约福音讲章》钟马田
    本集收集的二十一篇讲章,是钟马田牧师刚出来传道时,在他第一个牧养的Aberavon沙田(Sandfields)教会(1927-1938), 每主日晚间传讲的福音信息。 “当然我们将这些讲章付印,还有更重要的理由。钟马田牧师蒙召出来传道时,心中有一个很重的负担,他渴望提醒人切勿重蹈他的覆辙--用名义上的基督教来取代实际的救恩经历。” ---真理旌旗出版社
     
    点击下载(密码:x1gx)
    1 0
  24. 书籍参数 新铁证待判The New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美】麦道卫Josh McDowell
    ISBN:7801238087
    商品细节  基督信仰面对历世历代反对者的挑战,今天仍然屹立不倒,归根究底在于基督信仰的神乃永活的真神;基督徒面对不同年代兴起的学说,也借着可以验证的信仰及全备的信心来响应。
     
     作者麦道卫曾是基督信仰的反对者,为推翻基督信仰而奔走世界各处搜集资料及作研究。最后,作者面对基督信仰不容推翻之铁证,也反过来归顺真神及撰写基督信仰护教学巨著《铁证待判》。为响应新世纪的挑战及现代人的需求,本书新增近代基督信仰护教新论证,并名为《新铁证待判》,新增内容如下:
    1. 近二十年间的考古学重要新发现及文献;
    2. 历史耶稣新论证;
    3. 本书新增第四部分:探讨真理的本质;回应各类新兴之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神秘主义、不可知论等。
     
     本着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以具体的证据,加上一些近代闻名的中外教会人物的见证,将基督信仰的可信性,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新铁证待判》与旧有的不同,更适切、更有效地帮助人挪开信福音的障碍。
     
     这是近几十年来最完备、最卓越的一本基督信仰护教论文集。书中提供大量的证据,证明圣经是可靠的,有关耶稣、他所行的神迹与祂复活的记载都是千真万确的。此书在过去25年来,对带领普世华人信主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作者简介  乔希•麦道卫(Josh McDowell)是“麦道卫国际事工机构”的负责人,该机构在美国乃至全球都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演说家和作家。1961年以来,他在120多个国家发表过演讲,听众超过2500万。他独自或者与他人合作撰写的书籍超过130本,《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六A的力量》等书都是出自他手。 
     
     比尔•琼斯(Bill Jones)是学生使命影响力机构的负责人,每年要对几千名学生演讲。他写了很多书籍,现在是南加州哥伦比亚圣经学院和神学院青年事工部的负责人。他和太太黛比养育了四个孩子。
    目录 前 言(白立德)
    序 言
    读者须知
    本书格式
    见证:他改变了我
    本文记录了神的大能改变了作者与父亲的生命,同时因为神,作者与父亲的关系得以复和。
    引 言
    基督教乃建基于事实之宗教,错误的宗教观产生错误的世界观。本文将列举例证,驳斥人对基督教持错误的观念。

    第一部分:论述圣经的诉讼
    1 圣经的独特性
    智慧者寻找真理,定必阅读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圣经。圣经的独特性让它有别于其它书籍。
    2 圣经是如何产生的?
    圣经是如何写成的?如何取材?如何分类?旧约圣经为何只有39卷?新约圣经为何只有27卷?何为伪经?何为正典?
    3 新约史实可靠吗?
    古代文献的查考,对验证新约史实的可靠性有多大?考古学的发现如何引证新约圣经的真确性?
    4 旧约史实可靠吗?
    旧约抄本的可靠性有多大?考古学如何证明旧约史实?旧约与新约如何互相引证?

    第二部分:论述耶稣的记载
    5 耶稣:一个历史人物
    圣经以外的历史文献如何证明耶稣是拿撒勒人?
    6 耶稣若不是神,他该得电影金像奖
    本章讲述耶稣直接、间接宣称自己的神性;神透过称谓彰显自己。基督教以外及犹太教皆强调基督的,性情与神性。
    7 耶稣的神性——三选一的局面:是主,是骗子,还是疯子?
    拿撒勒人耶稣是谁?哪三个可能?主?骗子?疯子?
    8 支持耶稣的神性:旧的预言在耶稣基督身上应验
    旧约先知的预言如何验证耶稣带有弥赛亚的身份?支持与反对者各有何论据?
    9 支持耶稣的神性:耶稣复活——是骗局?还是事实?
    本章提出历史文献力证耶稣复活之真确,从而反驳错误的复活理论。
    10 支持耶稣的神性:大前提
    本章运用“如果……那么”的辩证理论应用于基督:“如果神成为人,那么他会怎样?”基督徒与非基督徒怎样引用、观察拿撒勒人耶稣的性格、生与死;二千年来,他对世界的影响。

    第三部分:基督教真道辩
    Ⅰ.引言
    本部分将讨论研究基督教的重要范畴:圣经的默示;反超自然主义;考古学。以上三类研究范畴皆与底本假说及形式鉴别学有关。故此,本部分先作简介。
    11 圣经是否来自神?
    本书第一部分已证明圣经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本章继续讨论圣经是完全的神所默示的。
    12 反超自然主义的假设
    本章介绍反超自然主义的定义及研究方法,当中宣称的所谓客观历史探究,其结论只是主观世界观的产物而已。
    13 考古学与圣经鉴别学
    本章讨论考古学对圣经鉴别学的贡献。
    Ⅱ.底本假说
    以下数章介绍底本假说、圣经鉴别学、高等鉴别学,对旧约五经之研究,同时论证摩西是否五经之作者。
    14 底本假说浅介
    何谓底本假说?这里简介底本假说中四个不同的底本:J、E、D、P。
    15 圣经鉴别学浅介
    本章介绍圣经鉴别学的定义及不同的学派。
    16 五经浅介
    本章介绍旧约五经的形成目的及重要意义。
    17 底本假说的发展
    本章介绍不同理论的底本假说及现代修订版本。
    18 根本原则
    本章介绍古近东世界,如何提供不同原则以助研究圣经旧约。
    19 底本说的前设
    底本说前设的四个基本假设:
    1.来源分析置于考古学之上
    2.从自然(进化)的角度看以色列的宗教和历史
    3.以色列在摩西时代并没有文字记录
    4.从传说的角度看列祖的记述
    20 激进的高等鉴别学派所带来的结果
    激进高等鉴别学派者认为,以色列史并无历史根据,并且是杜撰出来及完全是自然的产物。
    21 支持摩西是作者的证据
    摩西乃五经的作者皆具内、外见证。
    22 神的名字
    伊罗兴、雅巍等,同样是神的名字;不同的名字有其特别的用法。
    23 重复记载与矛盾的记载
    五经所记录的故事,部分是重复的;部分却是矛盾的。
    24 不协调的现象
    反对摩西乃五经的作者认为,摩西五经并非以第一身角度而写;同时,摩西的死也记录在经,这些不协调的现象,正好证明五经并非由摩西所写。
    25 内部分歧
    反对摩西乃五经的作者认为,五经的内容、写作风格、语言风格,皆明显出现分歧。
    26 底本假说的总结
    本章介绍底本假说的强、弱处;同时讨论本学说的失败原因。
    Ⅲ.圣经鉴别学与新约圣经
    以下数章介绍不同类别的主义学说,包括:新约形式鉴别学、历史怀疑论、现代神学、圣经鉴别学等,以考证耶稣在历史里的地位。
    27 新约形式鉴别学浅介
    本章简介新约形式鉴别学的定义及内容。
    28 历史怀疑论
    本章讨论历史怀疑论者,如何验证耶稣在历史记录里的可靠程度。
    29 经历考验的耶稣
    本章将追踪历史,对耶稣做出考证。
    30 形式鉴别学的总结
    本章讨论形式鉴别学的贡献与限制。
    31 现代神学和圣经鉴别学
    本章辑录自文学鉴别学者鲁益斯(C.S.Lewis)的文集《基督徒的反思》(Christian Reflections)。

    第四部分:真理或后果
    作者的话
    32 真理的本质
    何谓真理?真理与现实相符?真理是绝对的?
    33 真理的可知性
    真理是可知的吗?本章介绍认知的第一原理。
    34 响应后现代主义
    何谓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有何特征?后现代主义代表真理吗?
    35 响应怀疑主义
    何谓怀疑主义?怀疑主义倡导什么?怀疑主义有何弱点?
    36 响应不可知论
    何谓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倡导什么?不可知论有何弱点?
    37 响应神秘主义
    何谓神秘主义?神秘主义倡导什么?神秘主义有何弱点?
    38 确定与确信
    何谓确定?何谓确信?确定与确信有何分别?
    39 相信神迹
    何谓神迹?神迹的本质是什么?神迹的目的是什么?反对神迹的人有何论据?如何响应?
    40 历史是可知的吗?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撰史?历史和撰史对基督教的建立有何重要?

    附 录
    人名中英对照表
    书名中英对照表
    书目索引
    四个属灵的原则
     
     
    点击下载(密码:x1gx)
    1 0
  25. 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
    作者: 金碧士 (Thomas A. Kempis)
    出版社: 证主图书中心  
    这是一本深受普世教会喜爱的中世纪灵修名著,
    文章简洁有力,直抒人心,
    清楚道出人生在世的虚空苦痛及罪的污染,
    唯有仰望及效法基督,才能挣脱辖制,
    结出成熟的生命硕果,散发基督馨香之气。

    本书可做每日灵修材料来读,以满足灵性的需要;
    又可作为生活的方针准则,帮助我们在基督里长进,
    是您不可不读的灵程指南。   原书号:T071088
    ISBN:9789865745134
    出版日期:20230601
    分类:生命造就/灵修
    适用对象:适用所有人   点击下载(密码:x1gx)
    1 0
×
×
  • Create New...